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平寺记

(2010-12-02 08:20:44)
标签:

苏州名胜

分类: 姑苏风光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吴中探幽之五

我楚狂人

初冬的一天,独游治平寺。走进治平寺,只觉心底一片空灵。这里唯黄叶满地,寂无一人。没有梵唱,没有香烟;没有僧众,没有游人;没有风声,没有鸟鸣。只有安宁地铺落满园的银杏叶,显得那样洁净,那样恬静,叫人不敢举足入院打扰它们的安宁。

我久久站在寺院的门口,痴痴地看着这均匀铺满在洁白花岗岩上的银杏叶,它们依旧那样明黄晶莹,如一把把黄玉雕成的小扇子。不时还有几片叶子从那庭院中间傲然挺立的三百年古银杏枝头飘落,如翻飞的黄色蛱蝶;一会儿它们已经悄然加入到地面的群体中去了,分不出你我。

此时的我似觉超脱了凡尘,心灵一片宁静,尘俗的一切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仿佛悟出了些什么,仿佛又什么也没想;心灵最深处似乎有微微颤动,仿佛被感动了,仿佛超越了平日的我。

其实治平寺本是富贵风流地,此寺始建于梁朝,原名楞伽寺,大概也就是杜牧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一座了;隋朝大将越国公杨素平定南唐,心血来潮,把苏州城迁移到石湖边——这也是两千五百多年的苏州城唯一的一次易址——是为“新郭”,这里就是杨素的府治了,扈从奔走的地方权力中心;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巡视江南,这里都是驻跸之地,戒备森严銮驾云从是理所当然的。世易时移,世事白云苍狗,今天的治平寺居然远绝尘嚣气,这就不是当时富贵中人所能预想的了。

我尽量放轻脚步进了庭院,唯恐打破那份难以言状的宁静,走上了庭院西侧的回廊。在回廊上,有一口古井,规制古朴的石井栏上刻着“越公井”的字样,款识是著名的辛亥老人李根源。这位出身行伍的腾冲人是我朝元勋朱德元帅的恩师,参加过讨袁护国护法的战争,功勋卓著。晚年李根源以苏州为家,在小王山为母亲营建了坟茔,引动一大批民国名流题词,形成了一处极其珍贵的近代摩崖石刻群。他有心于吴中人文的整理,多处留下了这位老人的足迹,如处士赵宦光隐居的吴九岭摩崖石刻的保护。但是,现时遗址整理中发现,李根源题款的“越公井”有误,就在近侧廊外,有一口更古老的古井,说这才真正是是当年杨素开掘的山泉井。不知孰是?廊壁书条石是当代苏州书法名家补书的历代名人咏题治平寺的诗文,回廊尽头是根据拓片重刻的清乾隆帝的御制诗,这些都昭示着昔日的繁华。今日一片寂静中轻轻摩挲石碑,唯觉世事如幻。

出回廊再西折,就是文穆公范成大先生的石湖草堂。此去山道寂寂,不远处就是致能先生的祠堂,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宋代原刻赫然在目。致能先生是大有仁义的君子,方能如此真切的关切农事。

治平寺在石湖边上方山麓,上方山是现时繁华的苏州少有的清静地,而治平寺更胜。佳处独处,不亦快哉!世间不少胜境,唯少闲人如我耳。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治平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