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子回头说杜郎(下)

(2010-12-01 09:10:34)
标签: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浪子回头说杜郎(下

——闲话唐代文化之二十四

我楚狂人

结束了扬州十年荒唐之后,浪子杜牧开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了,有了一番建树。杜牧素负才名,喜谈兵,还曾注释《孙子》,写下了《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等军事论著。他的才华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赞赏,曾采用了他的战策,并获得成功。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杜牧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云:“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杜牧历任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相当今天的政府秘书长)。有人以为杜牧有相才无相器。杜牧出仕时代正是“牛李党争”最激烈的时期,杜牧长期受牛僧孺照顾,是世交,但是政治上却倾向李德裕,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权威。从史料看,杜牧似乎没有受夹板气,没有像李商隐那样倒霉。

杜牧的争论、散文、赋均独步一时,他的传世名作《阿房宫赋》和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撰写的《李贺集序》脍炙人口。杜牧的书法造诣也高,工行书、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书法)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但是这些都被其诗名所掩,在晚唐诗风普遍柔靡之际,杜牧的诗风峭拔俊朗而独树一帜,其清新飘逸处深得李太白神韵。杜牧的诗其七绝最为人称道,尤其是他的七绝咏史诗,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往往一语破的,语出惊人。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警策之句,分明在心忧唐帝国的风雨飘摇。

杜牧的文学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俊朗。他说自己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唐才子传》云:“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其悲凉心态可知。

杜牧著作甚富,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治平寺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