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怎么啦
(2010-09-19 06:54:23)
标签:
教育感悟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新课改怎么啦
——教育随想之二
我楚狂人
新课改怎么啦?曾经让教育界同仁寄予厚望的新课改如今已经落入尴尬的境地,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
请看以下事实:
曾经被认为最能体现新课改“自主学习”精神,并且先期推行的新课改核心课程研究性学习早就名存实亡,它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应付检查和对外展示。甚至我们许多校长、教师、教研员、教育主任都不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必修课,是不能以课外活动、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替代的必修课。当然学生就更不知道了。现在甚至有人说,研究性学习已经过时了。请问,国家权威部门何时宣布取消了这门占学分最多的必修课了?
曾经被认为新课改一大目标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效果适得其反。某省教育厅因为“新课改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为由,宣布全省高中推迟放暑假。某省因为适应其怪异的高考模式,高三仅开五门课,语文、数学两科每班每周实际课时超过十节,教师学生苦不堪言。本来是局部地区的加班加点,现在是全面地公开地理直气壮地加班加点。难怪学生说,“减负减负,越减越负。”
曾经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选修课模块式教学变成了变相的必修课。某省的选修Ⅰ模块由省教研室统一指定,并且直接与该省的高考挂钩,根本没有“选”的因素,这不是必修是什么?至于选修Ⅱ,在大多数地区,连概念都没有界定,甚至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说不出什么是选修Ⅱ。所以,现在付予学分时,天晓得选修Ⅱ(当然还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是怎样付予的。弄虚作假,莫甚于此。
曾经被当做新课改核心理念之一的“学生为主体”更是叫人啼笑皆非。一方面出现了时髦的“生本”理论,在“生本”的大旗之下,教师纷纷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不敢讲,不能讲,不想讲。谁强调基础知识,谁主张基础训练,谁就被扣上“走老路”的大帽子。课堂低幼化,游戏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又别出心裁地搞“学案”,挂“生本”的羊头,卖框死学生思维的狗肉。还有就是只谈“生成”,不准“预设”,教学流于放羊。只谈“体验”,反对“传授”,教育流于浮躁。当然这些都是在“展示”或“验收”的场合的事,平时嘛,还是老一套,应试。“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
新课改走到今天,已经难以为继了。是不是有勇气如“医改”一样,宣布失败呢?我看唯有宣布失败,才能认真反思,才能重新上路。
呼唤真正着眼于公民素质的课程改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