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的陈子昂
(2010-09-15 07:17:29)
标签:
文化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苦闷的陈子昂
——闲话唐代文化之六
我楚狂人
我牙牙学语时就会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那只是当儿歌唱,有口无心。插队时,雪夜苦寒无眠,忽然想起《登幽州台歌》,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你想,这天地间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自己,那种苦闷,那种寂寞,会把人逼疯的。陈子昂绝对是古今一大苦闷人。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进士,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都不被采用。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可以说,陈子昂是唐代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但在当时,应者寥寥。可以这样说,陈子昂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均不被当世所重,宜其有《登幽州台歌》这样的感慨。
但是陈子昂的建树还是有人理解了,同时代人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说理味过重,语言稍觉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毛病。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集》传世。
圣历元年(698),陈子昂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据说死得很惨(见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这就是后世“破家县令”的典故出处。陈子昂死得也很苦闷。
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用来纪念陈子昂。这也许是苦闷一生的陈子昂意外的慰藉了。
唐人笔记中有陈子昂当众砸掉百万金的名琴推销自己诗集的轶事,此事证明陈子昂有钱,这是段简迫害陈子昂的动力之一;同时也反映了陈子昂的躁进。唐人大多躁进,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就是躁进的代表作,王维为九公主演奏琵琶更是躁进的有名事例,风气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