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熹面面观2

(2010-08-01 06:55:02)
标签:

文化

宋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朱熹面面观2

——宋史札记之六十二

我楚狂人

二、成功的教育家

朱熹一生热心于教育,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朱熹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讲学授徒。“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孔子故里为“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 1181年朱熹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后来成为历代封建教育的法定教科书,科举考试的依据。

我在《宋代的文化》中曾经说到了教育家朱熹,我是这样说的:

如果说范仲淹在中国教育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办学的话,朱熹在中国教育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教材建设。朱熹先后创办(含修复)主持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武夷书院、岳麓书院、考亭书院。他在白鹿洞书院制定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成为当时与后世的书院准则,这大约是我国最早的“校训”了。他在武夷书院(即武夷精舍)定下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教材,并刻印发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成为此后上千年的法定教科书,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依据。

朱熹在岳麓书院和考亭书院的长期讲学,使得书院盛行,一度有取代官学的趋势。

我们现在研究我国的教育史,更多地着眼于孔子,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范仲淹和朱熹,忽视了宋代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位置,无疑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已经具备条件重新研究宋代的教育,研究教育家范仲淹和朱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