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的朋党

(2010-06-12 07:14:54)
标签:

文化

宋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宋代的朋党

——宋史札记之三十九

我楚狂人

历史上从未有如宋代那样理直气壮搞朋党的,欧阳修写了《朋党论》,说是:“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有了这样的高论,自然就朋党盛行了,自己的就是“君子之党”,别人就是“小人伪党”了。

宋代的党争由来已久。先有范仲淹与吕夷简的互争,环绕着废仁宗郭后等焦点问题反复相互攻击,最后两败俱伤,便宜了丁渭。短命的庆历新政,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被指为“庆历党人”,倍受攻击。政敌夏竦用诬陷谋反,指定“党人榜”等极端手段欲置庆历党人于死地。但是,自己受到政治迫害的庆历党人也在无端攻击别人。如欧阳修就多次非难包拯。特别是欧阳修等人不惜用制造谣言,利用迷信的手段诬陷名将狄青,活生生将国之干城逼入绝境。

王安石变法,庆历党人成了旧党,于是有了新旧党争。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守旧大臣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脩、苏轼等,王安石则引用吕惠卿、曾布、章淳等新人推行新政。新旧党争几经反复,前后凡五十余年。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举国上下无所适从。

新旧党争最初因政见不同而起,后来演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马光星夜入京执政,几尽罢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几乎全招贬职。章惇等新党被贬至岭南(今广东一带),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朝廷分裂成新旧两党,得势的旧党又分成三派,爆发了“蜀洛之争”,前一文已经专述,这里不重复,

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新党章惇进京出任尚书左仆、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曾布为翰林学士,张商英用为右正言。章惇当政,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为哲宗所止。

宋徽宗时期,将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试图化解新旧党争,但党争已是无可化解。徽宗只好起用蔡京。蔡京当政,与执掌兵权的宦官童贯等勾结,立“元祐党籍碑”,将司马光等人一一定为奸党。这要到南宋宁宗时才得昭雪。

党争,就没有理智可言。本来是正常的学术观点不同,政见不同,但是一旦变成党争就变味了。党争则可以是人身攻击,政治陷害,甚至无中生有,造谣诬陷。宋代党争,为后世做了很坏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蜀洛党争
后一篇:非洲的节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