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文化12
(2010-05-30 06:52:25)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代的文化12
——宋史札记之三十三
我楚狂人
六、宋代的宗教(续1)
(二)宋代佛教
宋代是中国佛教进一步中土化的重要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完全本土化的禅宗的盛行和“方便法门”净土宗的普及。
佛教在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从唐宣宗朝开始强烈反弹,声势更胜于前。五代时尽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但是南北的掌权者都崇信佛教,佛教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北方的李嗣源、石敬瑭、郭威都敬礼佛法,南方的南唐、吴越诸国更是崇信佛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佛教好运的结束者是北周世宗柴荣,柴荣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毁寺庙数千所,勒令僧人还俗数十万人,毁铜佛像以铸钱,促进了商业发展。有人认为他这样做不近人情,他却笑着说:“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这是佛教自会昌灭法之后又一重大挫折。赵宋立国,赵匡胤持续了柴荣的佛教政策,压制佛教,这一局面到了宋太宗赵光义当政才有所改观。真宗是是宗教都信,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诸朝佛教平稳发展,北宋末年宋徽宗崇信道教,又大规模灭佛。他强令道教在佛教之上,甚至令佛教徒改信道教,毁坏名刹多处。佛教又一次跌入低谷。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以后,基本上都尊佛,南方遍建丛林大刹,但是国家对佛教规模时有限制;北方则金元都信佛。佛教再一次进入发展期。所以,佛教在有宋一代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宋代译经开始于太宗太平兴国初。当时特别设立了译经院,并制定一些规模。宋代译经多属小部,就其种数而言,几乎接近唐代所译之数。从五代以来,我国木版雕刻技术发展迅速,宋代的雕版印刷佛教大藏经,是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藏佛教大藏经凡有五种版本,其中最重要的官版,从开宝四年到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71—983年)费了十二年功夫在益州刻成,因此也称蜀版。所收的以《开元录》入藏之经为限,共五千余卷。版片运藏于汴京的印经院,当时新译各经即陆续刻版加入。后来还添刻新入藏的东土著撰以及《贞元录》各经,并全部进行了校勘,所以此版的内容时有变化,数量也逐渐增加,最后达到六百五十三帙,六千六百二十余卷。它的印本成为后来一切官私刻藏的共同准据。并曾经印赠于高丽、契丹等地,而引起它们的仿刻。
宋代一般佛教徒着重实践的倾向甚为显着,故禅净两宗最为流行。宋初,禅宗云门和临济两派并盛,临济正宗由风穴(汝州)延沼(公元896—973年)上继兴化存奖(公元830—888年)的系统传承而下。盛行于南方。南宋时,杨歧且进而成为临济的正统。方会再传为五祖法演(?一公元1104年),三传为佛果克勤(圆悟,公元1063—1135年)。佛果克勤曾就云门宗雪窦重显的著作《颂古百则》加以发挥,成《碧岩录》一书,为禅学名著。他门下有虎丘绍隆(公元1077—1136年)、大慧宗杲(公元1089—1163年),都在江浙一带活动。大慧提倡看话禅,其影响尤为久远。当时江浙禅寺极盛,各地巨刹有五山十刹之称,而黄龙杨歧两宗后来还远传于日本。
云门宗在宋初也很占优势。得香林澄远(?-公元987年)一系再传的雪窦重显(公元980—1052年)著《颂古百则》,大振宗风。但到南宋,此宗即逐渐衰微,其传承终于无考。
又在禅宗之外,律宗和贤首、慈恩的义学,宋代也相当流行。天台宗则更有新的发展,律宗是南山一系单传,其中心移于南方的杭州。贤首宗学说在宋初流行的是宗密一系沟通《圆觉》《起信》的理论,著名人物有长水子璇(?一公元1038年)。慈恩宗入宋以来的传承不明,但继承五代的风气讲《唯识》《百法》《因明》各论的相继不绝。宋初著名的有柲公、通慧、傅章、继伦等。在译场的执事也多能讲诸论。天台宗经五代时吴越王钱弘傲向高丽求得重要著述而复兴,入宋以后的传承,从义寂(公元919—987年)、义通(公元927—988年)到慈云遵式(公元964—1032年)、四明知礼(公元960—1028年)益趋兴盛。
律、贤、台等宗在修习方面,本来各有其观行法门,但宋代很多宗师常联系净土信仰而提倡念佛的修行,这就帮助了一般净土宗的传播。天台宗对净土的关系尤见密切。至于纯粹的净土信仰,宋初南方有省常(公元959—1020年)效法庐山莲社故事,在杭州西湖结净行社,集合僧俗千余人,提倡念佛。
自宋以后,禅宗、净土两宗,遂成中土最大的佛教宗派。
宋代佛教对周边产生了很强的辐射作用。如高丽,从五代以来常有禅师来华受学各宗禅法,归国开山。宋元丰末(公元1085年)有义天从汴京觉严寺有严、杭州大中祥符寺净源、从竦等学华严宗、天台宗,带回去章疏三千余卷,后编录刻入续藏经。他在高丽,宏传华严宗而外,还大弘天台之教。北宋时日本入宋僧人不多,知名的仅奝然、寂昭、成寻等三数人,到过天台、五台等地。奝然还接受了宋帝赠送日本的新刻大藏经印本,又模造旃檀佛像携归,近年在像中还发现了当时装藏的各种宝贵文物。成寻也带去宋代新译和著述的印本。南宋时中日交通骤繁,日僧入宋的极多,现在可知的几达百人,宋代禅宗和律宗即借以弘传于日本。南宋孝宗干道中(公元1171年),有日僧觉阿、金庆入宋参灵隐慧远禅师,归国谈禅。其后荣西于淳熙末(公元1187年)再度入宋,学禅于天台万年寺怀敞禅师,师事五年,得了印可,回国提倡,因有临济寺的创立。荣西的再传弟子道元,随其师明全于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123年)入宋,历游天台,径山等处,从天童长翁如净得法而归,创曹洞宗。自后日僧来宋问禅者还很多,宋僧兰溪道隆也去日传授禅法,一时达于极盛。日本律宗原由唐代鉴真律师传入,后渐衰微,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日僧俊芿入宋,从明州景福寺如庵了宏(元照直传)学律三年,又学禅,学天台,一共在宋十年,归创泉涌寺,大传律学。又有净业,于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入宋,就中峰铁翁学律,在宋十四年,归创戒光寺传律,与泉涌寺并峙。其后俊芿一系仍有入宋习律的,使宋代律学发生的影响益深。此外,宋代佛教也传播于回鹘、西夏等少数民族地区,佛经且转译为回鹘文和西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