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与西夏的攻防战4
(2010-05-08 07:43:49)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与西夏的攻防战4
——宋史札记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四、后续的拉锯战
西夏景宗李元昊是一代雄主,他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亲自主持修筑了从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自后,兴庆府、灵州一带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世称“塞上江南”。西夏统治者重视畜牧业生产,专门设立群牧司,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李元昊时代还创造了西夏文字,一时具有西夏特色的佛教文化也极盛。
庆历和议后,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但是庆历和议后四年,公元1048年,李元昊就不光彩地死去,他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时年45岁。晚岁的李元昊肆意诛杀功臣,纵情声色,是一个暴君。
李元昊死后,宁凌噶被处死,李元昊不满2岁的幼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辽乘西夏内乱攻西夏,西夏大败,向辽称臣。公元1064年(宋治平元年,西夏拱化二年,)三月.西夏遣使祭吊宋仁宗,因其使臣与宋引伴为礼仪发生争执,双方出言不逊。是年秋,李谅祚以宋侮辱其使为由,发兵10万,进攻宋秦凤、泾原、环庆路,宋夏战争又起,此战历时34年。宋选将练兵,乘隙而动,剿抚兼施,据险修垒,步步逼进。西夏则据堡守险,诱敌深入,断其粮道,伺机袭击;而对外依然坚持联辽抗宋。战争初期,西夏处攻势。治平三年秋,李谅祚率兵数万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及柔远寨(今华池)。宋军坚壁清野,夜袭其营,谅祚中流矢退走。四年正月,宋神宗亲政后,战抚并举,占据吐蕃东南地区,东西并进,深入攻夏。十月,宋知青涧城种谔率军袭取绥州。西夏为防宋进击,增兵银州。十二月,谅祚死,子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公元1070年(宋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宋因西夏军频扰边地,罢互市,断绝与夏往来。西夏遂大举攻环庆路,游骑直抵庆州城下,后因附宋吐蕃首领董毡率军从侧后攻入夏境,西夏军方退。四年初,种谔谋取横山,率军袭取西夏要冲罗兀城(今陕西米脂东北),进筑数寨。三月,欲进困兴(今宁夏银川)、灵州。西夏求辽师为援,全力反击,复罗兀,并占据宋军所筑新寨。四年秋至七年,宋将王韶率军西进,进攻吐蕃诸羌,连克熙、河、洮、岷、叠、宕(今甘肃临洮、临夏、临潭、岷县、迭部、宕昌)等州,受抚羌族30万帐。设置熙河路,建立起一道进攻西夏右厢区的有利战线。公元1081年(宋元丰四年,西夏大安七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秉常失位被囚,宋乘其内部混乱,集兵30万,大举攻夏。七月,神宗命熙河路经制使李宪率熙河、秦凤兵出熙河(今甘肃临洮)东进;鄜延经略副使种谔率鄜延和畿内兵9.3万出绥德(今属陕西)北上;环庆经略使高遵裕率蕃、汉步骑8.7万、民夫9.5万出环州(今甘肃环县);泾原副都部署刘昌祚率兵5万出泾原,与环庆兵合势北进;签书经略司事王中正率兵6万、民夫6万出麟州西进;另诏吐蕃首领董毡侧击凉州,牵制西夏右厢军。诸军分道并进,欲会师兴、灵,一举灭夏。西夏采取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断其粮道,待其兵疲后击的方略,集中精兵退保兴、灵。宋军最初进展顺利,连克兰(今甘肃兰州)、夏、银、宥等州,泾原、环庆兵直抵灵州,后因粮道被断,人马乏食,未能会师。十一月,夏军决黄河水淹灌环庆、泾原兵营垒,宋军大败。诸路军被迫退兵,军士亡散大半。五年七月,宋廷采纳给事中徐禧建议,于银州东南横山要冲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以困扼银、夏、宥三州。九月,城方就,西夏即集结30万大军来攻,因城中无水泉,宋军渴死大半,城陷,丧师1.2万(参见永乐城之战)。六年二月,西夏以重兵围攻兰州,宋知州李浩集精兵潜出夜袭,夏军溃退。次年正月,夏军号称80万复攻兰州,急攻10昼夜未下,粮尽引退。公元1086年(宋元祐元年,西夏天安礼定元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四年,宋夏再次议和。六年,西夏攻宋熙河、兰岷、鄜延诸路与麟、府二州。七年,攻环州,互有胜败。公元1096年(宋绍圣三年,西夏天祐民安七年),乾顺因与宋划界争地未果,率号称50万军攻宋鄜延路连陷数寨。四年,宋于沿边诸路要地增置50余寨,加强了防御,多次击败夏军的进攻,并乘胜出击,攻克夏洪(今陕西靖边南)、盐、宥等州地。公元1098年(宋元符元年,西夏天永安元年)十月,又于平夏城击败西夏号称40万大军的进攻,进取南牟会,建为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收复会州,攻取吐蕃青唐(今青海西宁)。二年,西夏因军势日衰,数次遣使向宋求和。宋允恢复和好。宋元符三年,青唐羌酋结聚众反宋,夏遣10万兵入援。因宋援军至,西夏军始退。后宋以湟、鄯之乱,乃任羌族首领分知两州。崇宁二年(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宋洮河监军童贯遣洮西沿边安抚司公事王厚复取湟、鄯,同时使人招纳西夏监军仁多保忠与西边羌部。西夏以宋复取湟州(今青海乐都南),西夏再次遣使求援于辽。三年,乾顺发兵攻宋泾原路,宋夏战争再次爆发,战争历时21年。宋意图攻取横山,占据湟、鄯,步步为营。夏扼守横山,遏制宋军,筑垒守险,附辽抗宋。四年,吐蕃酋领溪赊罗撒与多罗巴投夏,与夏合兵攻宣威城(今青海西宁西北),宋知鄯州高永年率军赴援,途中被多罗巴俘杀。政和四年(西夏雍宁元年,1114年),夏纳叛将李讹移,合军围宋定远城(今甘肃榆中西北)。宋命宦官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发重兵反击。五年春,童贯谋取清水河(在今宁夏境内)北界与卓罗城(今甘肃永登南),遣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步骑15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5万兵出会州,自率中军于兰州策应。刘仲武至清河界,筑城留兵屯守。刘法于古骨龙(今青海乐都北)击败夏军。九月,刘仲武、王厚会合鄜延、泾原、环庆、秦凤诸路军攻臧底河城(今陕西志丹北),大败而还,丧师万余。西夏军乘胜反击,大掠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六年春,刘法率10万军克西夏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东南)。七月,知渭州种师道引军10万克臧底河城,唃厮罗旧辖地悉入于宋。是年冬,西夏以万骑破靖夏城(今甘肃平凉境)。重和元年(西夏雍宁五年,1118年),宋军克割牛城(今青海互助),改名统安。宣和元年(西夏元德元年,1119年),童贯强令刘法深入攻夏,夺取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宋军始出统安城(今陕西横山西),即遭夏崇宗弟察哥军的夹击,刘法败死,丧师l0万。四月,童贯以鄜延、环庆兵大破夏兵,平其三城,尽取横山地区。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被迫表示臣服,宋诏令罢兵,宋夏间出现短暂和平。
1115年金立国,开始发动对辽的进攻。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同时金使到西夏劝李乾顺将辽帝擒拿送往金,李乾顺答应了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
宋、辽、金形势发生变化,辽行将灭亡,宋金关系恶化。夏依附金朝,攻宋武(今山西神池)、朔(今山西朔县)等州。七年,金兵大举攻宋,直逼东京(今河南开封)。进兵时,约西夏攻宋鄜延路,以牵制宋陕西、河东军入援。靖康元年(西夏元德八年,1126年),夏军破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武州、西安州、怀德军(今宁夏固原西北)等地,进围兰州。二年,金灭北宋,宋夏战争随着北宋灭亡终止。金灭北宋时西夏随其尾迹而入,乘火打劫,获得了数千里的土地。
自宋太宗时李继迁叛宋开始,宋与西夏之间时战时和,战争贯穿了整个北宋时代。宋与西夏的旷日持久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大会战。宋与西夏的战争拖垮了两国的经济,实质上是两败俱伤的战争,得益的是辽、金和后来的蒙古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