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与西夏的攻防战3
(2010-05-07 06:33:49)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与西夏的攻防战3
——宋史札记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三、范仲淹的反击和庆历和议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突然发令: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事先已经备好,只十天,便筑起一座新城,这便是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至此,经过严格训练,周密部署的范仲淹军反击开始了。
前一年,范仲淹派种世衡在延州筑青涧城,东北边防稳定。西夏军中私相戒议说“不能轻易攻取延州了,如今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指前任知延州范雍)那般好对付”。大顺城建成庆州北部的边防也大体巩固。范、韩等人以静制动,边境初定。这时,西夏内部各种危机出现,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庆历二年后,西夏向宋朝投诚者陆续不断。李元昊也觉得旷日持久的战争没有取得比“互市”更多的利益。宋夏两国的百姓,都希望尽快停止军事行动。于是经过秘密接洽,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夏恢复了和平。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旧制,下同),绢 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
宋军与李元昊的战争打得非常惨烈。并非宋军畏战,也不是宋军打得不好,实在是李元昊是一个天才统帅,他的多变的战术,叫人防不胜防。他时而诈降,时而设伏,时而突袭,令宋军疲于奔命。对这样的以骑兵为主战力量的机动部队,也许范仲淹的堡垒政策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