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外戚干政
(2010-02-03 08:00:42)
标签:
文化唐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唐朝的外戚干政
——正说唐朝之四十一
我楚狂人
自古以来,外戚干政则容易造成皇权旁落,整个汉代几乎就是一部外戚干政的历史。汉初的吕氏几乎取刘氏而代之,继之是强悍的窦氏、霍氏。汉武帝杀母立子尽管残忍,实在是鉴于前事的不得已之举。但是,汉代始终没有解决外戚欺凌皇权的局面,最终造成了新莽代汉,王氏也还是外戚。东汉也没有处理好外戚的问题,直至汉末志大才疏的外戚何进执政,皇权与外戚同时走向了末路。
唐皇朝在外戚问题上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因为李唐皇朝的崛起本身就借助了外氏的实力的。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亲妹妹,所以李渊与隋炀帝就是嫡亲的姨表兄弟。李渊的贵重,一是祖父李虎(大野虎)的功勋,二是皇亲的背景。唐高祖竇后,隋總管窦毅之女,有才貌。高祖在太原起兵,得窦氏帮助实多。李渊实际上就是隋皇朝的外戚。
太宗的凌烟阁功臣之首是妻兄长孙无忌,是起兵以来的老搭档。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千古贤后,正因为与太宗患难与共,备知艰辛,所以一生反对外戚干政,反对太宗重用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尽管长孙皇后一度让长孙无忌辞职了,但是由于长孙皇后三十六岁就去世了,最终李世民还是让长孙无忌当了三省领袖,并委以托孤重任。结果贪恋权位的长孙无忌与长大后的唐高宗矛盾激化,被野心勃勃的武媚娘有机可乘,一举消灭了长孙无忌的势力。代之而起的是武氏势力,外戚干政逐步走向顶点。
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外戚都是武则天鼎革的谋划者、参与者,当然也是姑母武则天最信任的人,为了谋夺继承权,无所不用其极。直到武则天去世,中宗复辟,武氏势力才消落,代之而起的是中宗皇后韦氏势力。韦氏利令智昏,毒杀患难与共的中宗李显,想做武则天第二,而被侄儿李隆基与小姑太平公主联手消灭。于是睿宗复辟。
玄宗开始对外戚控制得还好,但是宠幸了杨玉环后就不好了,不学无术好大喜功而的外戚杨国忠掌权,直接激发了安史之乱。马嵬兵变,杨氏势力冰消雪化。代之而起的是强势的与宦官势力勾结的肃宗皇后张氏。结果当张皇后趁玄宗驾崩,肃宗病重之际欲行废立之事,被开始与之合作,后来更加强势的宦官李辅国杀死。此后,唐朝的外戚便没有那么强势了,大多成为宦官势力的附庸或者合作者出现。外戚势力被危害更大的宦官势力取代。
外戚干政的关键在皇后,如果皇后没有野心,如长孙皇后,外戚的势力是可控的,不会危及国家根本。如果皇后本身有野心,如武则天、中宗韦氏、肃宗张氏,那么一场动乱就指日可待了。至于杨玉环本身没有野心,偏偏有一个不成器又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堂兄杨国忠在那里搅事。杨国忠知道安禄山必反,又激起安禄山造反,却没本事平反,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