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行诡道的李愬
(2010-01-29 07:58:10)
标签:
文化唐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兵行诡道的李愬
——正说唐朝之三十七
我楚狂人
李晟的儿子李愬因为雪夜入蔡州擒叛首吴元济而一战成名,千古名将的行列中当有他的一席。其实细想起来,李愬的成功无非就是印证了一句老话,那就是“兵行诡道”。
李愬不是李晟“嫡出”的儿子,难免因为“出身”的问题被人看不起,而聪明的李愬却把这一点利用得淋漓尽致。他在领兵参加平叛之初,做足了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他代袁滋为唐邓节度使,说道:“贼方安袁公(袁滋)之宽,吾不欲使震(震动)而备我。”乃令于军曰:“天子知愬能忍耻,故委以抚养。战,非吾事也。”这样,敌人“易之”(看不起他)而“不为备”(不提防他),连自己部下也“安之”(安心),真是其“怂”无比。暗中,他却“乃斥倡优,未尝嬉乐。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愬沈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他在敌人不提防的时候安抚军心,积极备战。这是李愬的第一步。
李愬在装“怂”半年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步,就是接连诱捕收降敌军的重要将领,掌握敌情,以求一击成功。他“平青陵城,禽骁将丁士良,异其才,不杀,署捉生将。”然后又通过丁士良擒获有勇有谋的吴秀琳,重用之。吴秀琳又献策:“必破贼,非李祐无与成功者。”果然成功擒获淮西第一流的骁将关键人物李祐。李祐曾经是唐军的大敌,屡次重创唐军,但是李愬借用朝廷的权威,压制了众将的仇恨,保全了李祐,重用了李祐。“愬乃令(李祐)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六院者,隋、唐兵也,凡三千人,皆山南奇材锐士,故委祐统之。”至此,蔡州对李愬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秘密了。李愬通过丁士良而擒吴秀琳,通过吴秀琳而擒李祐,再通过李祐擒吴元济。一路过来都是降将在帮他打仗。自古以来,未有如此诡异的统帅。
李愬的第三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违反常规,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在冻死人的大雪天里,用李祐之计,趁着吴元济全力对抗屡战屡胜的李光颜之际,一夜奔袭百余里。由于此举过于匪夷所思,连自己将领都怀疑此举的合理性。(士失色,监军使者泣曰:“果落祐计。”)正因为太意外,以致李愬军进入吴元济“外宅”,淮西军尚“晏然无知者”。从而一举擒获首恶吴元济,蔡州叛乱就此平定。
纵观李愬这三步,没有一步是合乎常理的,细想起来透着无穷的诡异。但是,进蔡州后,李愬却以部将礼(“櫜鞬”,也就是戎装)迎接统帅宰相裴度,让久叛的蔡州人重识朝廷威仪,此举却是堂堂正正。李愬也算得正奇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