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时代名相辈出

(2009-12-15 08:04:09)
标签:

文化

唐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武则天时代名相辈出

武则天时代名相辈出

——正说唐朝之十一

我楚狂人

前文说过武则天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在位二十年用了七十三位宰相。史料上说是因为“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但是在这样大规模“淘洗”式的选拔淘汰中确实出现了一批优秀人才,被人经常称道而且与武则天君臣之交全始全终的狄仁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细数起来,除了狄仁杰外,在整个唐代都排得上号的名相还有娄师德、魏元忠、李昭德、宋璟、张柬之等,还有为玄宗朝培养了名相姚崇等。

关于狄仁杰,我们下文专门说,这里就说另外几位名相。

娄师德(630—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人,文人而从戎,前后守边三十多年,有靖边之功。武周天授初年,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区)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武周时的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武周时的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六品,唐代就是这样能上能下的)。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周改李唐官名,但是实质未变,凤阁鸾台就是中书门下)。圣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统帅),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娄师德以谨慎忍让而闻名,“唾面自干”的典故即来自娄师德。娄师德跛足,其貌不扬,狄仁杰看不起他,同僚李昭德叫他乡巴佬,他也自认乡巴佬。正是这种能忍的性格,让娄师德在凶险的武周朝安享尊荣。

魏元忠,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07年,宋州宋城人。原名真宰,因避则天母号改名。历事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兼有将略,两度为相,是整个唐朝都数得上的名相。。高宗仪凤年间,吐蕃多次侵扰边塞,元忠于是向朝廷上书,言“命将用兵”之得失,授秘书省正字(九品),自此步入仕途。文明元年(684),魏元忠迁殿中侍御史。同年,眉州刺史徐敬业打着“匡复唐室,拥立庐陵”的旗号据扬州作乱。武则天任命左玉钦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魏元忠为监军,南下讨伐徐敬业。纵观整个平叛过程,魏元忠虽仅只是监军,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是很重要,可见魏元忠确实具有相当高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战役战术素养。他因此功被武同天擢为司刑正,不久,又升任洛阳令。此后他也因平扬、楚功而多次受益。

在整个唐代,吐蕃与突厥都是唐王朝的心头大患,不时侵扰唐边境地区,经常任命王公大臣率兵拒之。圣历二年(699),魏元忠被擢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多次被武则天任命为大总管,经略吐蕃和突厥,武则天“乃高选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为天兵军大总管,娄师德副之,按屯以待。”史料云:“元忠在军,惟持重自守,竟无所克获,然亦未尝败失。”

魏元忠还以直谏闻名,武后时,魏元忠不怕批逆鳞,曾多次当着武则天的面,指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乱政。中宗时,秘书监郑普思聚众于雍、歧二州,图谋不轨,事被发觉后,西京留守苏瓌将其收系,严刑拷问。普思的妻子第五氏以鬼道为皇后所幸,中宗敕令苏瓌放了普思。后中宗回到西京,苏瓌的朝廷上争辩,但中宗以皇后之故压抑苏瓌而护佑普思。进任宰相的魏元忠谏曰:“苏瓌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中宗不得己,遂将普思流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西北),其余党众予以诛杀。中宗在位,安乐公主私下要求中宗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问计于魏元忠,元忠说:“公主而为皇太女,驸马都尉当何名?”

则天朝“酷吏恣横,百官畏之侧目”,当被酷吏罗织致死的王公大臣更是不计其数,魏元忠亦不能幸免。他多次遭酷吏诬陷下狱,永昌元年(689)八月,魏元忠迁洛阳令不久,即陷周兴狱,临刑因平徐敬业功免死,流岭南。长寿元年(692)正月,来俊臣又罗织魏元忠等七人谋反,俊臣以“一问即承反者得免死”诱之,元忠不为所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说:“汝今为国家御史,须识礼数轻重。如必须魏元忠头,何不以锯截将,无为抑和承反。”魏元忠是李唐复国的主谋之一。

李昭德,生年不详,卒于697年,京兆长安人。他是武周朝的新贵,少举明经,累迁至凤阁侍郎。长寿二年,增置夏官侍郎三员,李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入选。同年,又迁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加检校内史。长寿中,神都改筑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城门,又建洛阳外郭,都是昭德策划规划的,当时人都认为他能干。

史称“昭德强猛”,李昭德傲视同僚娄师德,敢于与武则天的亲侄子武承嗣争相位。他的精明强干,令武则天赞赏,武则天曾对说李昭德坏话的武承嗣说:“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他甚至敢仗杀奏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流氓王庆之,彻底得罪诸武。李昭德是真正专权的宰相。

李昭德专权引起朝臣不满。他与来俊臣等酷吏尖锐对立,处死了来俊臣的同党侯思止。最终被群臣嫉恨,众口之下,诬构昭德有逆谋,因被下狱,与来俊臣同日而诛。是日大雨,士庶莫不痛昭德而庆俊臣也。相谓曰:“今日天雨,可谓一悲一喜矣。”不久平反,屡加封赠。

其他人就暂且不说了。

武则天任用了这么多杰出人才,无怪她的文治武功都到相当的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