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实质

标签:
文化唐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玄武门之变的实质
——正说唐朝之三
我楚狂人
自古以来已经有不少人说玄武门之变的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场先下手为强的宫廷政变。宫廷政变历来都是你死我活的,这里从来就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玄武门之变的根子其实早就种下了。李渊的长子建成,按照礼法,成为合法继承人。次子李世民天才纵横,又是隋炀帝的义子,名满天下。至于隋炀帝认这个干儿子是否有在这个不安分的表兄家里打下一个不安定的钉子,就不得而知了。李渊在太原起兵,主谋是李世民。年轻的李世民在谋士刘文静、裴寂的合作下逼反了举棋不定的父亲李渊。起兵之后,东征西讨的是李世民,而李建成则是居中留守。按说,居中留守的责任也十分重大,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如刘邦就把萧何列为功臣第一。但是居中留守终归没有前方统帅容易获得声威人心,建成已经输了一阵。唐皇朝的北半边天下几乎都是李世民包办打下的,平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刘黑闼,消灭刘武周,场场都是恶仗。李世民是天才的统帅。所以李世民的声威和地位也扶摇直上,官拜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军,一句话,就是三军统帅。而李建成虽然早已正名为储君太子,与李世民有君臣之分,又拉拢了无望争夺帝位的三弟李元吉为帮手,看似占尽优势,其实总敌不过兵权在手。因此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是无法避免地。
李渊要解除李世民的兵权,这是维护太子的地位的关键之着,也是兄弟火拼的导火索。这时,李世民要么束手待毙,要么先下手为强,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是李渊逼出来的,是情势逼出来的。
在生死关头,李世民在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的帮助下走了一步可怕的险棋:用交出兵权来激怒手下将士。李世民赌的是手下将士与自己在百场血战中结下的生死情谊,李世民成功了。这步险棋把处于 “夺嫡” 道义上的不利形势根本扭转,在道义上李世民胜利了。
在此关头,如果李建成足够成熟,应该镇静待之,优抚秦王府部众善待秦王牢笼人心,以静制动。但是,李建成被眼前表面上的优势冲昏了头脑,不听谋士魏征的劝告,迫不及待抢先动手了,这就是著名的毒害秦王的事件。李世民到太子府赴宴,李建成下毒谋害李世民。这是效仿阖闾刺王僚之故智,不同的是阖闾用鱼肠剑而建成用毒药,王僚无备而李世民有备。就这样,李建成亲手把反击的理由送到李世民手中。仅此一点,李建成是自作孽不可活。
李世民不愧是百战骁将,他在玄武门布下死局,决断地采用当场格杀的手段,消灭了后患。从而逼迫心灰意冷的李渊让位,一举夺得帝位,成就了“贞观之治”的伟业。历史选择了最强者。
至于后世对建成、元吉的种种贬低之词,这就可以理解了,谁叫他们是失败者!而且是自己找死的失败者。而从正史到唐传奇如《虬髯客传》等制造李世民的种种神迹异兆那是为李世民夺嫡的正统性作辩解,制造一个真命天子的形象出来。后世的赵匡胤也由陈抟为其制造这样的神迹,赵宋学李唐太多,但是格局气度总是差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