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鲁迅36鲁迅的笔名

标签:
鲁迅研究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鲁迅的笔名
——我读鲁迅之三十六
我楚狂人
鲁迅同时代的人很多人都有不止一个笔名,但是如鲁迅这样有一百多个笔名的还是少数。1974年我到上海鲁迅纪念馆,看到一样珍贵的东西,那就是鲁迅笔名的印谱。鲁迅善治印,也喜欢治印,差不多每有一个笔名,就留下一枚笔名印章。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的就是这些印章的印谱。
有人统计说,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大致情况如下:
1898年:葛剑生
1902年:树人
1903年:庚辰、自树、索子、索士
1907年:令飞、迅行
1910年:树
1912年:黄棘、周豫才
1913年:周树
1918年:鲁迅、唐俟、俟、迅、神飞、庚言
1921年:风声、尊古、巴人
1922年:某生者、小孩子
1923年:雪之
1924年:敖者、宴之敖者、俟堂,“……即鲁迅”
1925年:L.S.、冥昭、杜斐
1927年:楮冠、楮冠病叟、华约瑟、中拉
1928年:葛何德、封余、许霞
1929年:el elef、许遐
1930年:L,隋洛文、洛文
1931年:令斐、豫才豫、唐丰瑜、冬华、长庚、宴敖、乐贲、它音、佩韦、明瑟、不堂
1932年:白舌、遐观
1933年:何家干、罗怃、动轩、周动轩、飞、干、何干、孺牛、丁荫、游光、丰之余、苇索、旅隼、家干、苟继、史癖、尤刚、符灵、余铭、元良、子明、白在宣、敬一尊、一尊
1934年: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张禄如、邓当世、宓子章、翁隼、孟弧、韦士繇士繇、黄凯音、崇巽、常庚、燕客、白道、梦文、曼雪、公汗、董寄荷、霍冲、杜德机、莫朕、中头、史贲、康伯度、朔尔、焉于、茹莼、华圉、越侨、张沛、仲度、直、苗挺、及锋、隼、直入、乐雯、阿法、且介
1935年:庚、敖、越山、庚郁、洛、姜珂、越丁、旁
1936年:齐物论、乐才、周玉才、晓角
鲁迅这个替代了他的真名周樟寿、周豫才、周树人而名传千古的笔名是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他的好朋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愚鲁而迅速”,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了。
鲁迅的一些笔名是有出处的,如“宴之敖者”就是因为兄弟分家的事,鲁迅自己解释,就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拆字法)。“敖者”、“宴敖”、“敖”则是这个笔名的变体。如“小孩子”则是鲁迅进化论思想的体现。如“隋洛文”是“堕落文人”的缩写,“洛文”、“洛”是其变体;“丰之余”是“封建余孽”的谐音,“封余”、“唐丰瑜”是其变体。这些都是对创造社的“革命家们攻击鲁迅是“堕落文人”、“封建余孽”的反击。其他就不一一解说了。
鲁迅的笔名如此多,固然有性格的原因,也是环境使然。因为三十年代鲁迅的文章常常遭禁,有时还要祸及发表的杂志。我们只要看看1933年和1934年这两年用的笔名特别多就可以理解了。
题头图片是绍兴鲁迅纪念馆。上面是上海鲁迅纪念馆。
北京鲁迅纪念馆。
广州中山大学钟楼鲁迅纪念馆。
南京南师附中鲁迅纪念馆。我的朋友许祖云先生为建馆出了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