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鲁迅12鲁迅与章太炎

标签:
鲁迅研究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鲁迅与章太炎
——我读鲁迅之十二
我楚狂人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先驱,是他第一个叫响了“驱逐鞑虏”的民族革命的口号。他轻蔑地称满清政府为“爱新觉罗小丑”。他是民国元老,他一身傲骨,蔑视权贵,把袁世凯拉拢他而赠送的大元帅勋章当作扇坠示人。他一生三入大狱,依然傲骨嶙峋。同时,章太炎先生又是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国学大师,是古文经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汉语言学的伟大丰碑,在汉语言学界,章门子弟就是金字招牌。他的学生鲁迅称他为“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因慕顾炎武为人,一度改名炎武。1897年任因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回国,在上海主编《大共和日报》,同时就任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与孙中山渐有分歧。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孤身上京怒斥袁世凯,为袁禁锢于北京西山,袁死后才得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九一八”后北上面责张学良守土之职,在燕京大学等处进行抗日演说。
鲁迅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师从太炎先生学文字学的,同学的还有钱玄同等。鲁迅记载下了在太炎先生寓所的榻榻米上听讲的情景,以及钱玄同不禁“前席”,爬到先生面前请教情景,以致钱玄同还得了个“爬来爬去”的雅号。鲁迅不但在太炎先生的教诲下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学功底,让他终身受用,更是受到太炎先生的进化论思想影响,甚至影响了很长一段时间。章太炎是鲁迅一生最尊敬的老师。但是,作为一个革命家,太炎先生是认识模糊的,他只认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就大功告成了,革命党人就应该功成身退。所以,鲁迅终于和老师在思想上分道扬镳,一如太炎先生当年与恩师俞樾决裂。鲁迅的《太炎先生二三事》和太炎先生的《谢本师表》就是明证。鲁迅与他的老师章太炎是同年去世的,1936年6月,一代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苏州仙逝,同年10月,鲁迅在上海去世,前后不到四个月。
章太炎先生应民国元老李根源(朱德的老师,晚年归隐苏州藏书乡小黄山)之邀,最后几年生活在苏州,他的苏州故居就在体育场路和锦帆路的拐弯处,一幢不大的清水砖洋楼,如今是苏州市重点文物。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苏师院求学期间有幸到太炎先生故居拜谒了当时还健在的年逾九旬的太炎先生夫人汤国梨先生(1883——1980)。当时汤国梨先生因生活拮据,把一套巾箱本《万有文库》转让给江苏师院中文系资料室,大约当时价钱是很便宜的,好像只有一毛钱一册。想想,这是太炎先生的藏书啊!现在这套书应该还在苏大吧。
我的老师王迈先生与太炎先生的小弟子朱季海先生交好,对太炎先生的掌故烂熟于心,王迈先生说,太炎先生走路也在想学问,在观前街走路,想着想着就撞到了电线杆上,还直说对不起。王迈先生还说,太炎先生是备极哀荣的,去世后国民政府为太炎先生举行国葬,以大元帅全副仪仗用船队水运灵柩归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至今与青山绿水常伴。太炎先生的墓地与明末抗清名臣张苍水的庐墓为邻,太炎先生当得起张苍水的邻居。
题头图片是章太炎先生像,上图是杭州南屏山下的太炎先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