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教育界的“逼良为娼”

(2009-05-19 15:20:46)
标签:

教育感悟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有感于教育界的“逼良为娼”

我楚狂人

现在基础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叫做“逼良为娼”。这个“娼”就是指违反教育规律的种种教育行为,譬如无休止的加班加点,譬如以分数作为最重要的师生评估依据,譬如为了分数做出的种种“非常规手段”,包括有组织的舞弊。

现在教育界的怪事丑事还少吗?每年高考过后都会听到某某地方又出现有组织作弊的叫人揪心的消息。处理不能算不严厉,查处不能说不及时,但是就是有人顶风作案,心存侥幸,胆大妄为。为什么?苏北有些学校高三一个星期排81节课,从清早一直排到晚上十点多。这些事都是公开的秘密,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查处,相反还有人去“取经”?有人打着“有效教学”旗号,公开宣扬,“一个字是揪(请用苏北话念,读qiu),两个字是死揪,三个字是拼命揪,四个字就是往死里揪。”这就是某些人的“教育经验”。种种令人发指的不人道的“教育”,已经使基础教育的从业者麻木不仁了。以上种种,怎一个“娼”字了得。

但是,基础教育的从业者本来都是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走上讲台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真的从事的是“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不说成为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至少不能误人子弟。换句话说,都是“良家”。但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关键就在一个“逼”字。

这个“逼”字有讲究,谁在“逼”?为什么“逼”?如何“逼”?

谁在“逼”?当然教师自己不会逼自己,表面上是学校领导在逼,实质上是学校领导也在被人逼。就说上面讲的高三一周上81节课的学校,校长也在叹苦经,邻近的一所中学出了一位全省高考“状元”,他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他是在为学校的生存在挣扎。那么是教育局长在逼?非也非也,想当初南京市一直坚持素质教育,结果遭遇所谓“高考之痛”,局长被人大质询。于是南京“沦陷”了,南京开始上晚自修,南京开始砍掉素质教育的旗帜,南京开始加班加点。说到底就是把高考等同于教育,把教育当作政绩来稿,于是局面遂不可收拾。

为什么“逼”?要政绩呀!于是急功近利,于是不择手段,于是花样翻新。利益驱动,何所不为。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就这样麻木了。

如何“逼”?种种考核评比,都有分数为证,统计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超过零点几,好!少零点几,不好!不好就意味着生存环境恶化。这就是逼良为娼。

基础教育的现状已经到了叫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了,我想“否极泰来”,改变就在眼前了。希望国家把还基础教育本来面目的决心以法的形式体现出来。“逼良为娼”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