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07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标签:
读书有感杂谈三国演义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关于三国之七
我楚狂人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叫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有不少人物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类型”。除了前文中说的“三绝”外,还有许多形象活跃在中国人的身边。我们说起勇敢,就会想起“浑身是胆”一词——那是赵子龙;我们说以莽撞,就会想起“赤膊上阵”——那是许褚;我们说起虎老雄心在,就说“老当益壮”——那是黄忠;说起礼贤下士,就说“三顾茅庐”——那是刘备。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为了实现“尊刘”的宗旨,作者刻意塑造了刘备这样一个仁君的类型。历史上怒鞭督邮的是刘备,但是到了《三国演义》中,就由猛张飞来代劳了,大概觉得不合宽厚仁者的风度吧,宁可让刘备事后和稀泥。三让徐州是仁义,不肯从刘表手里接过荆州是仁义,甚至从刘璋手里夺取益州还是仁义;你看他取益州是取得多么无奈,夺取益州后对刘璋是多么优待。叫人感觉到这样的烂好人怎么能做政治家。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君形象,甚至不合情理地虚构了长坂坡带着十万新野百姓一起逃难的情节。难怪历来有人质疑,老百姓跟着刘备不是更危险吗?照今天的说法,老百姓变成了刘备的人肉盾牌了。
塑造刘备这个形象是这样,塑造其他人物形象也是如此。作者总是把某一类型的形象推向极致,这样做的优点是人物形象鲜明了,缺点则是脸谱化了。难怪有人说:“刘备仁义而近伪,诸葛多智而近妖。”
来赏析一段《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精彩段落吧。逍遥津一战,东吴名将周泰拼死保护孙权。战后孙权动情地请周泰当众脱下战袍,亮出浑身的伤疤,一处评说一动容,一处评说敬一杯酒,说得新近受挫的众将热血沸腾。这一小段把善于鼓舞士气的枭雄,忠心耿耿的铁血男儿,写得栩栩如生。而这样的段落在《三国演义》中俯拾皆是。三国写人,真是叫人惊叹。
有人统计《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一千多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两百多个,至少有上百个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影响。这是真正的大手笔啊。
题头图片是山西阳城的清代名臣陈廷敬的府第,俨然小城啊。山西除了不少三国名将,关羽就是山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