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三国01《三国演义》故事的由来

(2009-03-29 10:26:52)
标签:

读书有感

杂谈

三国演义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三国01《三国演义》故事的由来关于三国01《三国演义》故事的由来

《三国演义》故事的由来

——关于三国之一

我楚狂人

与“四大名著”的另外几本相比,《三国演义》的故事由来似乎要明白一些,主要就是发源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经过宋人话本的坊间演说和金元人的舞台搬演,在元末明初由小说家罗贯中编写成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后来又经过了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编订润色,才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线索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陈寿的《三国志》是“正史”《二十四史》中最享有盛名的“前四史”之一。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四川安汉人(今四川南充市),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因为不肯屈从专权的宦官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三国归晋,开始撰写《三国志》,时年48岁。《三国志》原来是《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分别单列的,到了北宋才合而为一,称为《三国志》。陈寿的《三国志》在他的时代是“现代史”,因此是受到很多限制的,比如,只能以曹魏为正统,为曹操立了本纪,而刘备、孙权就只能分别为《先主传》和《吴主传》,尽管写法一样,就是不能列为本纪。

有感于陈寿的《三国志》史料不够充分,叙事过于简单,南朝宋文帝时代的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补了大量史料。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世说新语注》、《水经注》合称为中国“三大注”。

宋代说话人盛行,说话人中就有一个行当,演说英雄演义,而从现存的书目中,就有大量的三国书目。但是,始终没有发现如水浒故事一般的长篇。水浒有《大宋宣和遗事》,“三国”没有。金元时代留下的杂剧剧目“三国”戏有三十多种,看来还是热门题材。

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书名与其他古典小说一样,有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幼时家藏的一本刻本,书名是《绣像全图三国志英雄演义大全传》,大约算是比较复杂的一种了。

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出演,具有开拓性的价值。首先,在《三国演义》前,多短篇传奇和话本,基本见不到长篇。可以说,《三国演义》开创了长篇章回小说的新局面。所以有人称《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个说法是否科学存疑。因为如《大宋宣和遗事》之类算不算长篇小说?另外,《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这种新样式,直到民国时期的蔡东藩先生补全“二十四史演义”蔚成大观,成为中国历史小说的一大特色。

题头图片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作者陈寿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