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金庸11金庸笔下的传统文化

(2009-03-27 08:35:26)
标签:

读书有感

杂谈

金庸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我读金庸11金庸笔下的传统文化

金庸笔下的传统文化

——我读金庸之十一

我楚狂人

说到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太大太大的概念,即使只限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很大的概念。中国的诗词歌赋是传统文化,中国的琴棋书画是传统文化,中国的饮食服饰是传统文化,中国的园林殿堂是传统文化,就是前面我说到的佛道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这篇小文章只能择其要而言了。

曾经有人说过,《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时代传统文化的总结(大意如此,出处忘记了)。的确的,《红楼梦》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含量提升了它的艺术品位。同样的,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含量也大大提升了金庸小说的艺术品位。金庸写传统文化大致上分为两种写法,一种是纯粹作为人物的文化素养出现的,所谓“儒侠”一流;一种是作为武功的组成部分来写的,是文化化的武功。而这两种写法,都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金庸出身于海宁世家,书香门第,传统文化有幼学功底。但是毕竟人有所长有所短,写自己的长处自然就写得好。因此金庸这位业余围棋高手,写围棋自然得心应手,因此写得特别多,也特别好。我们随便算一下,金庸笔下的围棋高手就有《碧血剑》中主人公袁承志和自称棋艺第一,剑术第二的木桑道人,他的暗器功夫就是围棋子打出的“满天花雨”;《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段老大、苏星河等,当然还有创设“珍珑棋局”的逍遥子;《笑傲江湖》中的“梅庄四友”中的老二黑白子等等等等。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内行写棋,把棋的精髓写的入木三分。其中最精彩的当然是《天龙八部》中写“珍珑棋局”的一段了,不但写出了围棋的妙理,更写出了人生的境界,真是匪夷所思。

金庸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充分挖掘了中国文字的奇妙,他巧妙使用成语就是一例。如金庸在《连城诀》中写到江南四侠时,他们出场的呼号分别是“落花流水”、“流水落花”、“花落水流”、“水流花落”,以首字表明自己的姓氏分别为陆姓、刘姓、花姓、水姓,既写出人物的大气,又别出心裁。再如《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的外号分别为“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穷凶极恶”。巧妙地使用了“嵌字法”分出了一二三四来。

说到传统文化自然不能少了最主要的诗词歌赋了,金庸出生在有诗学传统的世家,对诗词歌赋自然是出色当行。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表现,他写到黄蓉上山求医,遇到“渔樵耕读”中的书生作难时一段斗嘴。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几个“绝对”和借用了明代著名叛逆性思想家李贽非难孟子的诗句“齐人何曾有二妻,邻家哪得许多鸡?当年尚有周天子,如何纷纷说魏齐?”把黄蓉的慧黠敏捷表现的活灵活现,真是好看极了。其他如《连城诀》中“唐诗剑法”的构思,实在是想落天外了,非人所及。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多说了。

金庸更为深刻的是写出了雅玩误人的道理。《笑傲江湖》中的“梅庄四友”隐居西湖,以高雅的琴棋书画自娱,与世无争。但是这些高雅的嗜好居然成为致命的弱点,最终为人利用,身败名裂。这告诉人们,高雅的嗜好也是贪欲,也是人性的弱点。这点想法太深刻了,不由叫人想起“雅贼贪官”胡长清来,佩服金庸有先见之明。其实我们读读明清笔记和谴责小说,这种例子很多。不过金庸写来,更深刻一点罢了。

题头图片是浙江新昌大佛寺摩崖石刻“面壁”,中国式佛教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