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水浒》01《水浒》故事的前身

(2009-02-06 09:03:57)
标签:

读书有感

杂谈

水浒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我楚狂人”声明

张长霖

“我楚狂人”是我一直想用的笔名,今天起在网上使用。就从《关于水浒》开始吧。

“我楚狂人”源于李白的两句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那位楚狂接舆拉着凄凄惶惶四处奔波身心俱疲的孔夫子,傻兮兮地对老孔唱道:“凤兮凤兮,往者亦已矣,来者犹可追。”弄得孔老先生一阵心酸一阵迷惘。

我爱楚狂接舆的一派天真烂漫,我爱楚狂接舆的无拘无束;我笑自己以前过得太不自在,太斤斤于得失。我愿“我楚狂人”是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水浒》01《水浒》故事的前身

《水浒》故事的前身

——关于《水浒》之一

我楚狂人

中国的章回小说严格地说大多不是原创小说,只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三国》、《水浒》、《西游》无不是在长期民间流传,经过“说话”、杂剧等艺术演绎,加工整理而成的,只有《红楼》是真正的原创小说。而《三国》、《水浒》、《西游》的小说作者,严格地说只是整理者、加工者。

那么,《水浒》的故事源流是怎样的呢?《水浒》故事当然是根据北宋末年梁山宋江起义的史实一步步演化而来的。我们从《宋史》中的《侯蒙传》、《张叔夜传》等相关传记中可以看到有宋江等三十六人“转掠数郡,官兵不敢撄其锋”的记载,这就是最早的《水浒》故事。南宋初年,“说话”(即后世的说书)艺术大盛,在今天残存的“话本”和史料中残存的“话本”目录中已经可以看到有专门说《水浒》故事的,其中最多的杨志的故事、关胜呼延灼抗金的故事等。当时南宋高宗赵构十分喜欢听《水浒》“说话”,专门请绘画高手龚圣与在宫廷屏风上画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并且每幅画像上配上“图赞”,这就是著名的“三十六人图赞”。

这里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说明在南宋初年《水浒》故事已经广泛流行,并且进入上层社会;二是这时还没有“一百零八将”的概念,仍然是“三十六人”。

南宋末年,出现了一本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水浒》故事。《大宋宣和遗事》把三十六人的故事串联成一体,可以说,小说《水浒》的雏形已经出现。

在元杂剧中出现了许多《水浒》戏,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大量的李逵戏,李逵这个艺术形象空前丰满起来。写《水浒》戏、李逵戏最多的当数有“小关汉卿”之称的杂剧作家高文秀。据《录鬼簿》记载,他写了很多水浒戏,其中“黑旋风”戏有八种:《黑旋风双献功》、《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穷风月》、《黑旋风大闹牡丹园》、《黑旋风借尸还魂》、《黑旋风斗鸡会》和《黑旋风敷演刘耍和》。其中的《黑旋风双献功》一出至今流传于世,被人称为是与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齐名的“元杂剧黑旋风双璧”。奇怪的是,黑旋风的舞台形象居然是以文生应工的(看看剧目就知道)。至于黑旋风赤膊抡板斧的形象应该是小说《水浒》出现后才定格的。

在元杂剧《水浒》戏中,已经有“一百零八将”的说法了,但是没有具体名单。

经过“说话”和元杂剧的长期准备,小说《水浒》已经呼之欲出了。

题头图片是北宋首都开封龙庭,这是明朝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