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旧事01春节吃什么?

标签:
杂谈往事如烟习俗 |
分类: 谈天说地 |
春节吃什么?
——春节旧事之一
张长霖
今天是小年夜了。有时岁末年底,我的本命年就要过去。我总觉得年纪越大,时间就过得越快;到了六十岁,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小时候过年,首先就是盼望有平时没有的美食。北方人好打发,“好吃不过饺子。”有了饺子,就有年味了。南方人不吃饺子,就是弄点好菜。其实,所谓好菜就是一碗红烧肉,笋干打底;一尾鱼,有头有尾;一锅素什锦,香干、素鸡、油豆腐、黄豆芽、金针菜(黄花菜,苏州人叫做金针菜)、黑木耳、黄豆等一起煮,天天热一下,越烧越好吃。一直吃到正月半。如果有鸡有蹄髈,就是丰盛年了,鸡、蹄髈、咸肉一起煮,叫做“三件子”。这锅鲜汤天天要滚一下,也要吃到正月半。这些菜,现在的孩子觉得太寒碜,但是我们儿时要盼一年。毕竟一年只有数得清几次吃肉;就说素什锦,每一样都是凭票供应的,容易吗!
记得我插队时有一年“倒流城市”回家过年,大妹妹留在农场“过革命化春节”了,小妹妹“备战备荒”跟学校“疏散”下乡去了。我与母亲分文全无,一只父亲留下的金戒指想押给邻居五元钱,人家还不要。总算是找出几件小棉衣,母亲重新翻一下,卖了几块钱。买了两块钱肉,一条小鳊鱼,再把母亲的豆制品票供应的东西买回家(我已经下乡,没有计划票了),给去世的父亲过了个节。就算是过年了。
如今每天都可以吃肉,大家怕吃出高血压来。过年了,整天说没有什么好吃的。想起计划供应的年头,恍如隔世。
每年我们给母亲上供,不是迷信,而是愧疚。我们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如果母亲能多活十年二十年,该多好啊。
那只没有压掉的金戒指我一直保存着,这是一段岁月的纪念。我会一直珍藏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