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史话14关西鼻祖桥本宇太郎

标签:
谈天说地杂谈围棋 |
分类: 谈天说地 |
关西鼻祖桥本宇太郎
——围棋史话之十四
张长霖
三年前有机会去了一趟日本关西,亲身体会到关西才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集萃地。且不说和歌山周边的神秘大山是日本神道教的发祥地,著名古都奈良、京都是中国唐代文化辐射的主要接收地。全日本最著名的佛寺基本都在关西:奈良的法隆寺、东大寺、唐招提寺,京都的清水寺、金阁寺,都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中国唐代文化的影子。而佛教文化在日本又是直接与皇权结合在一起的。关西又是幕府时代幕府将军的大后方,他们进则取东京控制中央政权,退则保关西偏安一方。而作为日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围棋,就是幕府时代在几代幕府将军的扶持下从关西发展起来的。但是,自从位于东京的日本棋院建立以来,关西的围棋中心的地位彻底旁落了。这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东京是一致的。
然而有一个关西人不甘心,他毅然“反”出日本棋院,另立山头,公然与以正统自居的日本棋院分庭抗礼。这个人就是关西棋院的创始人桥本宇太郎。
桥本宇太郎,1907年出生于关西经济文化重镇大阪。他是围棋大师濑越宪作的得意弟子,是吴清源的师兄,长吴清源一岁。十四岁入段以来就成为公认的少年天才,被称之为“一个棋界罕见的怪才,令天下棋士惊心骇目”,一直到75岁高龄仍然坚持战斗在棋战第一线,竟然仍能打入本因坊战和名人战两大循环圈。被人尊为“风雪仙翁不老松”、“日本围棋最长老”。
在二战后的大萧条中,关西围棋濒临绝境,是桥本宇太郎谢绝了到东京发展的现成的名利双收的坦途,留在关西,艰难地扛起关西围棋的大旗。是他在升仙峡血战中,大逆转击败了血气方刚的坂田荣男,把本因坊头衔留在了关西。在他的努力下,桥本昌二、结城聪、今村俊也为代表的几代优秀的关西棋手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关西棋院以自己的的成功获得了应有的尊敬。这都要归功于它的创始人桥本宇太郎。
作为棋手,桥本宇太郎战绩辉煌。他三次登顶本因坊,尝鲜王座、十段战。但是不幸他有一个更为强悍的师弟吴清源,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木谷实,桥本宇太郎无缘独霸江湖。他两次十番棋挑战吴清源都失败了,他不能战胜木谷实,失去了与名人秀哉下引退棋的机会。但是他说:“围棋如同马拉松,始终一路领跑的人无愧为优秀选手,但他总是担心被后面的人超过,这无论如何是个吃苦的角色。与其那样提心吊胆地跑在最前面,还不如稳稳地跑在第二或第三位,并时刻准备加速超过第一位,我想,这样前进才会感到轻松愉快。”虽然可能是无奈之言,但是他确实这样做了。这也许就是他75岁仍然活跃在第一线的原因。
桥本宇太郎在自己的折扇上题写的是“雨洗风磨”四个字,这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理解。
题头图片是桥本宇太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