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史话05无双黄龙士

标签:
谈天说地杂谈围棋 |
分类: 谈天说地 |
无双黄龙士
——围棋史话之五
张长霖
唐朝出现了几位影响极大的围棋名家,自唐以降,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值得载入围棋史册的人和事出现。据说赵匡胤与陈抟老祖赌华山,下的是象棋;朱元璋与徐达赌莫愁湖,下的也是象棋。大约武将出身的皇帝大将们觉得还是下象棋大砍大杀痛快。现在华山和南京棋胜楼供的都是围棋,其实与原貌不符。
大唐之后又一个围棋辉煌时期出现在清代前期,原因就是出现了以棋圣黄龙士为代表的一代优秀棋手。据史料记载,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现姜堰市)姜堰填人。据《兼山堂弈谱》等书记载,他生于清顺治年间.天资过人,幼小时棋名已闻四乡。稍长,父亲就带他到北京找名手对弈,由此黄龙士棋艺大进。他在向前辈杜茶村、盛大有、周东侯学习后又逐步超越了他们,成为棋坛第一人。当时人吕书舱说他下棋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黄龙士鹤立鸡群,"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把他和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可惜黄龙大"享年不永",刚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当时人邓元鏸推崇他说:“龙士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巧心妙用,空灵变化,出死入生。”又说:“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
黄龙士成名后与当时的另一位著名棋手徐星友的对局轰动一时。因为黄龙士的棋艺超越当时,一时已经没有人挑战他了。徐星友作为成名棋手,居然受三子与黄龙士对局。在对局中黄龙士思路敏捷,落子如飞;而徐星友往往沉吟再三才下一子,显得十分痛苦。难怪后人把他们的对局谱称之为“血泪篇”,我想,主要是徐星友的血泪吧。
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围棋已经陷入搏杀成风的境地了,往往从头杀到尾。黄龙士则重视布局,更有思想。他的棋路轻灵多变,构思深远。徐星友在对局后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
黄龙士对后世围棋四乡的影响是巨大的。黄龙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龙土为《黄龙士全图》写的《自序》,这是黄龙土丰富经验的宝贵总结,较全面地论证了围棋的战略战术,见解独到精辟,发人深省。至今日本棋界仍然钦佩他的高超棋艺,崇拜他的围棋理论。
题头图片是新昌大佛阁。浙江嵊州到新昌再到天台是著名的棋乡,出了著名国手马晓春、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