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影射文学

标签:
读书有感杂谈 |
分类: 学术争鸣 |
中国的影射文学
张长霖
世界各国似乎都有影射文学,而中国尤甚,这与中国历来文网钳制严厉有关。心里有牢骚,不吐不快,吐又怕后果,于是就出现了影射文学。
最早被人认定是影射文学的是唐宋传奇里的《古镜记》,说是影射唐初大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据说欧阳询形容短小如猿猴,所以《古镜记》里就说某欧阳氏被猿猴精所掠生子,这种中伤实在是很恶俗的。其实中国的影射文学应该更早就有,有些研究者不是经常在《诗经》、《楚辞》、汉赋中发现影射的内容吗?
影射文学到了文网森严的清朝可以说到了极盛,这也是互为因果的。如清朝著名的武侠小说《儿女英雄传》里的大反派纪献唐,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来,是影射的雍正权臣年羹尧的,而一部《红楼梦》问世,更是说什么的都有。至于“四大谴责小说”问世,更是让多少人猜谜。
有映射文学,自然就有专门解读影射的人,称之为“索隐”。中国的映射文学发达,自然索隐学也发育良好了,自古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就是靠索隐吃饭的。还是说《红楼梦》吧,不是有一批“红学家”就是整天在考证吗,居然有人可以考证出来,贾宝玉是清初出家为僧的顺治皇帝,“金陵十二钗”是清初的朱彝尊、高士奇等十二位名士,真正叫人叹为观止了。你不能不为这些“学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穿凿附会能力而惊叹不已。
影射文学在今天仍然在延续,这说明我们今天还心有余悸,还不敢畅所欲言。我们还习惯从金庸的小说中寻找对“文革”的批判,我们还习惯“朦胧”。但是我们现在毕竟已经可以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影射文学在中国的辉煌会成为明日黄花。没有影射文学时代应该是更健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