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杂谈大串联 |
分类: 往事如烟 |

少林,少林!
——串联纪实之十三
张长霖
少林寺,在唐代有“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是中国士大夫化的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名扬四海的少林武功的发祥地。据历史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也就是北魏迁都洛阳伊始。当时北魏皇室锐意汉化,崇信佛法,少林寺就是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所建。因寺在嵩山少室峰之密林中,故名少林。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佛祖释迦第二十八代徒孙菩提达摩来到少林,苦于传法艰难,在嵩山五乳峰面壁五载,悟出了为中国士大夫阶级容易接受的禅宗法,因此菩提达摩被称为“东来第一祖”。隋唐之际,李世民与王世充决战洛阳,李世民在一次探营时遇险,幸得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拼死相助才脱险,后来十三棍僧在消灭王世充的关键战役中建立汗马功劳,得到唐皇室恩宠,志坚、昙宗等封为大将军,少林武功也从此名闻天下。甚至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神话也变成了绝世轻功了。以至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在整个唐代少林寺的地位无比崇高,形如护国,历代高僧如五祖弘忍,上座神秀都是皇家的座上客,几乎就是护国法师。以致在唐代有“选官不如选佛”的说法。
现存的少林古建筑大多是清代的。少林寺在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劫难是民国时期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殿阁经藏焚毁殆尽,再有就是“文革”了。
我们的新朋友老刁把我们送到山涧边就止步了,指着涧水中排列整齐的石磴说,这就是当年武僧提水上山的路,你们从石磴上过去,穿过前面的树林,就到少林了。老刁摇摇头说,全毁了。神情有些暗淡。他转身走了。
尽管有老刁的“全毁了”这样的话在为我们作心理防御,当我们真正看见少林寺的惨状时仍然被眼前的景象击倒了——千年古刹,全毁了,彻底被摧毁了。清代建筑的山门坍塌了,康熙御书的匾额丢在地上,积满灰,踩满脚印。天王殿完全被毁,连砖瓦梁柱也被人偷走了,只有几根光秃秃的石柱,如老人赤裸裸的臂膀,无助地伸向天空,诉告无门。少林著名的几通石碑仆地蒙尘,练功房全塌了,地面上还清晰可见武僧练功留下地小坑。在众人眼里十分神秘的藏经阁也毁了,只剩断壁残垣。寺里长满了过膝地野草,不时有狐兔之类野物从草丛跳出,仿佛在抗议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打扰了他们地安宁。所幸罗汉堂破坏得不严重,门破了,屋顶漏了,但是最珍贵的壁画还在,还完好。
整个寺里没有人迹,只有树头的知了在拼命地叫,叫得人心里越发愤懑。我们一直到最后一进,才见到在瓦砾堆里有三位衣衫蓝缕地老僧,蹲着。老僧们真地很老很老了,须发尽白。他们正用三块石头架着一只沙锅,在烧粥。烟熏得人流泪,看老僧们却一脸宁静,似乎没有看见身边的一切。我们想开口问老僧一些什么,但老僧们如若罔闻,似乎我们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只能无奈离开。
后来我们来到塔林,欣喜地发现,虽然杂草丛生,塔林却没有受到什么破坏,少林历代高僧地宁静没有被打扰。
我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中,千年传承又如何,武功盖世又如何,一切敌不过愚昧,敌不过国家疯狂意志驱动下的愚昧。但是,我忽然又觉得自己过于执着于皮相了。六祖慧能不是说菩提非树,明镜非台吗?那么有少林又如何,没有少林又如何?我当年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荒寺
颓垣生狐鼠,废寺余老僧。
动问兴废事,举头看闲云。
本来,最后一句是“掉头若不闻”,有朋友说太写实了,缺了禅宗的味,就改了。
我们没有去嵩阳书院,没有去封禅台,因为我们怕更大的心理打击。
1982年推出的电影《少林寺》火了李连杰,更火了少林寺。听说现在的少林又有天下第一的气派了,莫非这也是皮相?反正我是不大会去旧地重游了——我怕另一种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