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杂谈插队 |
分类: 往事如烟 |
我的扁担
——插队纪事之六
张长霖
当农民当然要准备工具——讨饭还不能少了打狗棒呢。下乡第二天,队里派阿金生带我们到镇上买农具,这是国家买单的。
阿金生是队里的农活绝顶高手,曾经得到过全乡(后来叫做公社了)插秧比赛的第一名,身材高大,大约有一米八的身高,所以村里叫他“大人”。身大力不亏,技术又好,偏偏不得重用,颇有些“怀才不遇”的牢骚。所以后来成了我们的朋友。
时值农闲,我们生产队离周市镇又比较远——农民说三里路,其实要步行45分钟。农民说的1里路可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他们说,把扁担插在田头,走到看不见扁担,叫做1里,你就知道1里的出入有多大了。阿金生便摇了一只水泥船,送我们镇上,我与家权兄一人背一只草篮(四川人叫背篓),准备买东西。
当时的周市镇只有沿河窄窄的街,上塘有一家供销社(综合商店),一家饭店,一家邮电局,还有就是文化站。下塘有一家茶馆,拐弯还有收购站,收购生猪,出售饲料,旁边是卫生院和兽医站。
阿金生把船靠在下塘,先到茶馆占好一个座——茶馆有四五张八仙桌,桌边配长凳,泡茶用茶壶,喝茶用茶盅——比牛眼酒盅大一点的小茶盅。泡好茶喝了一会,阿金生把茶壶盖翻转——表示这茶一会再接着喝——便带我们去采买。不一会就买来了农具和烧饭的铁锅。然后去饭店吃饭。也算公费吃喝了,自然要了饭店最好的菜——五毛钱一碗菜汤,上面卧一片风也吹得动的肥肉。这可是荤菜呀!每人一碗,油油嘴巴,肥肥肚肠。
饭后再喝茶,然后回生产队。
在那天采买的东西中,有一根青竹小扁担,从此成了我的好伙伴。我在农村五年,大多数日子是肩挑着它度日。我用它挑过泥,挑过猪圈灰,挑过柴草,挑过稻秧,挑过粪,挑过垃圾。我多次用它挑着小麦去打面粉,一挑就是三里地。我曾经一头铺盖,一头队里分的新米和鱼,两小时挑到昆山火车站,回家过年——好歹我没有空手回家。我还用这根扁担打过一条1米多长的蛇,煮了一锅鲜汤……
青青的扁担渐渐变黄了,扁担的“耳朵”边磨出了深深的痕,扁担的脊上绑上了一根坚韧的细竹。有时候我觉得那扁担就是我。
后来我终于离开了那里,我带着那根扁担,那是我五年青春岁月的见证。
但是,在胥门老家拆迁的时候扁担丢失了,我多次回到那里去找,总是找不到。我也知道找不到。
老伙伴,你在哪里!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