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黔东南 |
分类: 天南地北 |
黔东南游记5
张长霖
五、天下名楼说甲秀
黄果树回来,我们的黔东南之行已进入尾声,南京、北京、东北的代表都离开了,上海乘飞机的也走了。而剩下的还得等一天,这对我正好,我可以去心仪已久的花溪和甲秀楼。
花溪是贵阳的老名胜,其实也没有多大特色,就是大,很大很大的一个公园,是个休闲的去处。而甲秀楼则几乎是贵阳的城徽了,就像我们苏州的虎丘塔一样,不可不去。我一向以为,甲秀楼的楼名是“秀甲天下”的意思,无非称赞它美,到了甲秀楼才知道,是“甲科秀挺”的意思。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头矶上建阁,名曰“甲秀”,大约也是重视教育的用意。南明河入贵阳城至大南门外,出霁虹桥下曲折而西,并积流成潭,名涵碧潭。潭中有巨石如鳌,平坦广阔,是为鳌头矶,或称鳌矶石。甲秀楼就建在鳌矶石上。后人续修九孔白石桥于楼下,贯通南北两岸,称“浮玉桥”。桥上又建一方亭叫做“涵碧亭”。甲秀楼屡遭焚毁,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于鳌矶石上,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最出名的是它的长联,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口,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联云: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的夜景十分美丽,流光溢彩,美丽无比。可惜我没有时间,只能与甲秀楼匆匆作别。
附:资料
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
岳阳楼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沦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青城山长联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觅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峨嵋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涉彦波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年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悬挂建福宫后殿楹柱上,上下联共394字。清李善济撰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意境高超,一气呵成。上联写景,“纵横八百里”四川风光尽收眼底;
下联写史,“上下四千年”风云变幻跃然笔端,读了使人感慨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