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与课件

(2008-02-02 16:08:17)
标签:

教育杂谈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人与课件

苏州市第五中学   张长霖    215008

 

 

现时,在中小学教学中有一股“课件热”,甚至有一阵子,若开公开课不使用“课件”似乎就不易被人承认。课件的出现,应该说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然,千百年来我们的教学手段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原始状态,这无疑与今天知识总容量革命性的大增长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说,教学现代化需要课件,呼唤课件。

确实,课件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从较低层次来看,它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板书容量,如果我们不是把课件当作点缀,而作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的容量会大大增加。而且电脑制作的动画手段,也使得原来可能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重要的是,课件有时具有其不可替代性。一些宏观的和微观的知识本来在课堂里无法展示,但通过课件,可以轻而易举地展示出来,有时课件还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使本不可能在课堂展示的情景和场面得以展示。所有这些都是课件的优越性,已经有许多人论证过,这不是本文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希望论证的是人与课件之间的关系。

先说些似乎与本题无关的话。现在城市都流行开通无人售票公交车,这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但令人困惑的是,总觉得无人售票车有点不对劲,仔细想想是缺少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人售票车普遍急停急开,车的平稳程度明显不如以前,依赖公交车代步的老人很不方便,有时甚至忘了关后车门,至于报错站名更是常事。总之,由于缺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公交车应有的人文氛围遭到了破坏,而使用课件也必须准备面对这样的尴尬。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应该是人对人的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变得越来越完美。这里极重要的一点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而恰巧是这一点,课件永远无法替代。因此注定课件只能并且永远只能成为教育者的辅助手段。

正因为如上文所述,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教育的重要构筑因素,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十分强调教师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教师是不容易给学生留下印象的,而课件恰巧不容易体现教师的个性。众所周知,制作课件的周期较长,通常制作一个象样的课件,由任课教师个体完成的话,少则个把星期,多则个把月,因此如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制作课件是怎么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的(姑且认为任课教师都有制作课件的能力)。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采用群体协作或批量生产课件的方法,但这样一来,必然不能从课件中体现出执教者的个性来。这就是为什么使用课件的课往往使得作为本应成为课堂主导的人——执教者——反而不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而事实上,在实践中教师使用的课件大多是别人制作的,你说用别人的思路来上课能不别扭吗?

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一个动态的情感交流的场所,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时刻从学生细微的神态、形体的变化中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机智、敏锐可以适时地调整课堂的氛围,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效率。而课件则不然,它要比人“傻”得多,说到底课件是设计好的固定的程序,它不管面对的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是情绪饱满的学生还是昏昏欲睡的学生,是认真的学生还是思想跑野马的学生,它都“一视同仁”,不会变通。教学的过程比围棋对奕复杂得多,输入了多少名局的围棋软件下不过一个一路“野棋”的业余爱好者,更何况课件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内心丰富的学生了。这一点也说明,课件只能是课堂中的辅助手段,而决不能喧宾夺主。

我绝对没有否定课件的意思,如文章开头所说,课件的出现毕竟是一个进步。但无论从教师的一方还是学生的一方,总之是从人的角度来看,课件都只能是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而决不能成为主要手段,更不能成为决定性的手段,也正如此,传统型的课堂结构仍然应该是主流。虽然我们的普通话不如播音员悦耳,语言不如艺术家精致,板书不如书法家漂亮,而这些用课件都能做到,但我们是站在学生面前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有课件所没有的人格的魅力,而这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

 

 

 

 

 

 

 

 

 

2000年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苏州一碗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