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学习”让思维照亮课堂

(2018-05-02 18:20:46)
标签:

深度学习

思维课堂

江苏无锡

教育

分类: 外出学习
“深度学习 ”让思维照亮课堂
——参加《首届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讨会》汇报
五莲县实验学校  王爱星
         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大好时光里,于4月26日—29日南下江苏无锡参加首届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内容实效,形式多样,大咖云集,收获满满!
         4月27日,全国首个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在连元教育集团塔影中心小学隆重成立。该联盟的发起人为塔影中心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赵国防,联盟单位包括江苏、广西、湖南、山东四省五地。《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江苏教育》、《扬子晚报》等提供学术与媒体支持,并有90余所学校踊跃申报“研究基地”。 参与本次盛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位领导、专家和教师代表,还有无锡市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第一篇:开幕式
                     开幕式简单而不失隆重,体现了大会”简约高效务实“的活动宗旨

   大会开幕式,无锡市连元教育集团总校长、连元街小学校长施丽代表集团致欢迎辞。施校长简要介绍了集团的办学情况,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马云鹏和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李方平为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揭牌。

http://s16/bmiddle/001sBI1Dzy7kaXxoIt92f&690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唯巍出席仪式并致辞,充分肯定联盟的成立为梁溪区研究深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第二篇:课堂展示
        本届研讨活动以“深度学习:让思维照亮课堂”为主题,来自不同省市的六位骨干教师风采熠熠,精彩演绎了“深度学习”的初步成果。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课堂上高潮迭起,掌声阵阵。

     山东省教学能手、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于爱敏执教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通过三个不同颜色的信封层层设疑:字母表示数、表示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三个层次,把学生的思维不断推上深度。让学生体会到了“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和优势”,特别是“数青蛙的儿歌”把课堂推上高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入会老师的高度认可。


        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周静娟执教了示范课《可能性》。周老师设计了按不同要求“装球、摸球、放球”等游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可能、不可能、一定”等现象。特别是通过设计游戏方案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可能性”以及渗透“公平公正”的理念。
      湖南省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长沙市长沙县黄龙小学文紫薇老师执教了示范课《三角形三边关系》。文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通过动画式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提炼,效果好!
        无锡市学科带头人、东林小学副校长吴萍执教二年级《倍的认识》。吴老师通过创设充满生活趣味的问题情境,通过”比一比、数一数、画一画“等多种手脑并用的活动理解”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体现了”深度学习“数学课堂的魅力。
      桂林市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桂林市二附实验小学柳明老师执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柳老师充分发挥“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自学提示”利用“电脑资源包”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分数的产生”的历程,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利用学具袋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对单位“1”进行了“深度”探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了基础。
       日照市教学能手,济南路小学焦华云老师执教了示范课《植树问题》。焦老师紧紧抓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了“植树问题”中的难点。彰显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法宝。
第三篇:专家报告(评课)
       各位专家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深度学习”的学术盛宴。从深度学习的内涵到落地生根的策略等方面,结合教学实例,精辟诠释了“深度学习”的理念。讲座中,不仅有最新的教育理念,更有实用的方法,对教师们既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又有引人思考的启发。每场讲座,老师们目不转睛、聚精会神,认真地做笔记、不时拍下屏幕上的经典理论,老师们感叹受益匪浅。
       山东省教学能手、小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倡导者、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军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对每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之处作了精彩的点评。李主任指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诠释了知识点的内涵,注重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深度学习”的魅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适度、适时,充分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等待学生的思考,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对于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处理恰当,问题设计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推理等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数学教育硕士、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威海市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梅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实施策略》。陈老师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的关系,以及能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谈了威海市小学数学推进”深度学习“的切入点: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知识层面的深度教学)。2.典型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方法层面的深度研究)。3.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思维(内省)层面的深度研究)。倡导”提出核心问题,抓住核心设计“进行”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
       教育硕士、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新春的讲座《深度学习与直接经验积累》。通过”概念“、”性质“、”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利用视频、动画设计和丰富的案例展示说明了深度学习与学生直接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路径。张老师从”技术层面“为深度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引起了入会老师极大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特约副主编,上海协和双语学校课程研究员陈洪杰的报告《数学遇到爱情》。陈老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充满浪漫色彩的漫画展示了”数学创意课程“的无穷魅力。陈老师从”课程层面“为深度学习打开了”一扇门“。
          第四篇:大会总结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塔影中心小学校长赵国防作大会总结。赵校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梳理,并明确指出:成立全国“深度学习”研究联盟的初衷是通过研究与实践,撬动课堂转型,探索深度学习落地生根的系列策略,发展学生,助推教师,成就学校。主要方法是通过抱团发展,搭建平台,多元交流,解难答疑,定向指导,跟踪服务,成果推广等途径推进“深度学习”的发展。并明确指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主题:核心问题: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重点:1.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2.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3.学科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最后,大会对“首届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的理事单位和研究基地分别进行了授牌仪式。
http://s6/bmiddle/001sBI1Dzy7kaZvOTFX45&690
陈洪杰主编为五个常务理事单位授牌
                          我校有幸成为首届全国”深度学习“研究基地 
第五篇:反思与打算
      什么是指向未来学习的密钥?什么将撬动传统课堂的真正转型?目前,“深度学习”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予以积极实践。为了推动“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进程,探讨以“深度学习”撬动课堂转型的新思路,搭建广阔的交流与展示平台。
       深度学习,是学生高品质学习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美好愿景。今年的研讨活动以“深度学习:让思维照亮课堂”为主题,通过课堂教学展示、点评、研讨、专题学术报告等形式,相互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此次主题研讨活动架起了联盟学校长期交流、资源共享的友谊桥梁,进一步扩大了联盟的区域影响力。
     “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在塔影中心小学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联盟研讨活动,是小学数学界的一次饕餮盛宴,吹响了全国“深度学习”的集结号,相信通过思维的碰撞,定能让“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走向深刻、走向深入、走向精彩!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数学思维课堂“的建设,”深度学习“的先进理念一定会助推思维课堂建设。下一步我校数学学科在”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推广工作室的基础上将成立”原点数学思维课堂“研究工作室、”数学小课题研究“工作室以及”深度学习“研究工作室,通过开展学科项目研究推动我校小学数学学科的多元高效发展。
有幸和自己的偶像张新春老师合影
       我追随张老师很长时间了!张老师的个人公众号《数学与思维》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张老师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毫不保留地共享,特别是其中的”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是我和学生最感兴趣的,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此,向张老师最崇高的敬意:谢谢您,张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