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

(2012-05-21 13:40:49)
标签:

学校的产品

课程

校本课程

学校特色

教育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

——聆听《李清季主任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报告会》有感

    5月19日上午,我到县实验学校聆听了日照市教研室李清季主任所做的《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报告会》,李主任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就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特别是通过聆听李主任的报告,使我对困惑我校已久的“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的问题找到了答案。通过李主任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我重新认识了新课改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和内在联系以及怎样开发、实施和管理,即李主任所说的“为什教?”“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么样?”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新课改精神的最好体现: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校本课程》又赋予学校最大的办学主动性,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灵活主动的开发特色课程,换句话说就是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校本课程,也就是每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不同——“自身价值的体现!”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师的努力下有很大进展,但与李主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四大领域”上“各自为战”缺乏“整合”,再就是学习方式单一基本上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更没有走出校门,偏离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导致了该课程实施的效果差,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的课程,只是处于“课程开设的初级阶段”,要想上好这门国家课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校本课程》我校开发的较早,根据我们的地域优势,我校开发了《走进马耳山》;根据我校“雅行教育,绽放幸福”办学理念我校开发了《雅行天下》。听了李主任对校本课程的管理要求,我感到很惭愧,我们引以为豪的校本课程充其量是“活动方案”,与“课程”相差甚远。特别是李主任对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的论述,打开了我的“视野”:隐性课程;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必修与选修校本课程等观点。这使我想到了我校开展的传统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以及15个学生社团都可以上升到“课程”的角度开发实施。原来校本课程的天地是很广阔的,只是我们以前有点“画地为牢”的感觉,现在,心里涌动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冲动。

    最后,李主任明确指出“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益之举。

   蓦然,“学校的产品是什么?”在脑海中浮现。我还清楚的记得,在2010年11月份我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天津红桥区教育中心副主任徐长青老师的一场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跟与会教师的一个互动话题就是“学校的产品是什么?”老师们踊跃发言,结果却无一人答对,最后,还是徐老师自己公布了答案“学校的产品是课程。”一片哗言,我也深思不得其解:学校的产品怎么会是课程呢?课程都是国家省市规定好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顿悟了:课程是学校的产品。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课程,创建什么样的特色学校就应该开发什么样的校本课程。刚刚学习了我的导师张老师的一篇文章《学校特色从哪里来》,文中明确指出“学校特色从课程中来,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李主任、徐老师、张老师等专家的观点出奇的相似,这更使我确信“课程是学校的产品。”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既然如此,我们学校就应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做好“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这篇大文章,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