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马耳山诗韵旅游 |
游马耳山
[唐] 萧颖士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度气候,俯仰暮天晴。
入谷烟雨涧,登崖云口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
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
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原栖蓬嬴。
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
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宋] 苏轼
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稠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宋] 苏轼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时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弓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壁开烟鬟。
扶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江城子
[宋]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超然台
[元]
高台肇造属前贤,乘兴登临眼界鲜。
马耳南瞻云带雨,沧溟东望水连天。
相君篆字今何在,刺史书声亦寂然。
惟有凄凉千古月,夜深依旧照台前。
张州◇左川招饮超然台同陈宪副后◇即席赋
[明]
初冬冲雨步崇台,台上芳樽平子开。
天畔峰峦随雾失,城中烟村似春回。
登高尽是烹莼侣,作赋还推惊座才。
向晚西风呈霁色,双尖马耳送青来。
张念叙草楼落成长诗以赠
[明]
河上主人建小楼,携壶登眺开双眸。
◇◇不减三伏热,才到梯头六月秋。
清凉何事异尘埃,坦腹披襟亦快哉。
不因楼向空中起,只为风从水面来。
北窗一榻清光影,绿野铺云一万顷。
河分燕尾环北岸,山迎马耳树南屏。
檐前引水欲流觞,喜看浮鸥意不忙。
浴残曲水归花坞,篆尽平沙入柳塘。
披蓑有叟入浦溆,网得金鳞尽半长。
唤来莫去别村卖,有客骑驴过石梁。
还山吟
[清]
闭户拥书坐,辙迹屏车辇。
人世论升沉,君恩无晦显。
次吾愿息肩,食德良非浅。
山田横半腰,村犊列层◇。
夜钓泽中鱼,晴收枝上茧。
肝目指浮云,马耳双峰剪。
雪夜饮刘木斋浇书阁分韵赋此
[清]
六出奇葩别样开,兴狂诗酒叠相催。
欠予一色惟明月,逊尔三分只素梅。
秦岭横云迷去路,谢蒙咏絮有文才。
遥知马耳双尖峻,谁共超然扫北召
丙戌四月望日为四叔父寿,时蓬海、石民、白峰、昆铁、碣西诸先生皆至
[清]
人生七十古稀传,阿叔八十又八年。
是日添筹来五老,头颅皆现太极圆。
老聃骑牛最后至,蓬蓬紫气来门前。
◇天嘉树覆浓阴,石床对横太古琴。
日午龙溪环杖覆,松区坐稳无机心。
中有半醉逃禅客,步覆如飞跨石脊。
长啸中林眺峨嵋,马耳双尖吐寒碧。
耆英添入耐久朋,叔与疑年成阿伯。
笑指我亦颁白人,年年化放待晨夕。
桃花调歌
[清]
葛陂杖化神龙起,常入桃花洞尘水。
一片石荒太古烟,桃花满路红成市。
东海之缀何时已,马耳之云息生耳。
我来寻杖古洞◇,但见桃花不见天。
青溪两岸春风转,桃花乱打钓鱼船。
忽有飞梁生石壁,南山对石不盈尺。
花村沽酒斗十千,劝君莫辞故人席。
老纳青精饭游人,折角巾草木不知。
普鸡犬,终避秦。世人若问桃园事
我是桃花洞口人。
怀乡
[清]
燕去春将老,莺啼梦使分。
愁中时得句,病里废论文。
衣冷燕台月,心遥马耳云。
悬知思子意,倚杖望斜曛。
将之东阿寄高云亭京师
[清]
四十余年乞一官,圣朝恩重海天宽。
鱼台地近趋庭易,马耳云深怅别难。
宦拙每惭图报少,心清自许梦魂安。
欲知此后相思处,黄石林中月满滩。
超然台怀古
[清]
此心果超然,逍遥随所遇。
非必登斯台,始得超然趣。
陈迹六百年,游人几◇步。
马耳潍水间,犹簇旧云树。
迁客与骚人,执笔皆能赋。
独有物外心,寂寂难追溯。
坡老谪仙人,高明天所付。
因文以见道,体用颇完具。
岂不杂禅学,悬解处无慕。
金莲归院烛,儋耳穷荒路。
荣悴两无营,超然守吾素。
固宜登台时,歌出金石句。
置之孔门中,风浴妙契悟。
安级从斯人,把酒证其故。
登古城李卢西小楼
[清] 赵 清
醉后登高兴自幽,窗中天尽野云流。
荒域异代空禾黍,国土雄心寄草楼。
马耳双尖林树合,穆陵千古夜鸟愁。
回来眺望人何处,笑倚长经绿蚁浮。
苏台怀古
[清] 徐天祥
斜阳散步寻遗址,纳履登台望远书。
东武故城垣尚在,诸冯老屋迹犹存。
峨嵋片影月初上,马耳双尖云半屯。
俯仰从事多古意,踌躇徒倚坐黄昏
依韵答丁野鹤
[清] 刘正鉴 字象石。
生事萧萧砚亦芜,仍余烂醉近良图。
门堪罗雀全同隐,债到微时半欲逋。
蓠心香残霄烛冷,角声寒彻晓霜孤。
多君肯借奚囊色,马耳双峰翠未枯。
寄弟石民山中
[清] 张 衍
马耳浮空入望齐,万山隔断暮云低。
霜潭去此无多路,只是西峰一丈西。
石人山
马洪斋
怪石老人像自然,古今经历亿万年。
巍巍萁踞山头坐,惟有苍松是旧缘。
看山
臧克家
乡音入耳动我心,故里热土暖我身。
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
马耳山
臧克家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苏东坡雪后“超然台”上看马耳山诗句。
马耳山,我的对门,
当故乡的田园恋爱着
我单纯的心,
早晨,纸窗子一卷开,
就把你迎了进来;
晚上,门闩子一响,
你便叫黄昏领走了,
一抬脚跨过短墙。
*
你永远美滋滋地
笑向每一张投过来的脸,
这笑,滋养着千千万万的灵魂,
这笑,它是多么自然,多么温暖。
你永远不改变样子,
又像时时刻刻在改变,
每一次看上去都鲜活,神秘,
每一次都有点什么加添。
春天,你叫桃花
开在涧水两旁,潺潺的清流
用温柔的声音
招呼来几个洗衣的姑娘。
你掩藏了美,使美更美,
你挺立着身子看阳春的“野马”
赛跑在大地上;
你看见:抗着锄,牵着牛,
背着个沉重命运的农夫,
撒汗珠,撒脚印,
在湿润放香的黄土——
这一幅太美太惨的春耕图。
*
你看见夏季“秫秫头”上
饱满了红色的希望,
谷穗子沉重地坠下头去,
风磨得它刷刷地响;
你看见农家妇女们垮一只篮子
向田野去,
走在绣着花朵的绿色的地衣上,
断臂的高粱,草棵的长蔓,
挽留似的阻拦她,掣拉她的衣裳。
农人,赤条条没入到
绿海的老底,你,
看不见却听得见他们。
*
秋天,西风把大野吹空了,
把天吹高了,把水吹冷了,
从地面上吹出枯坟来,
萧萧得白杨替死人唱歌。
秋天的野坡,
是孩子们的游戏场;
翻砖揭瓦,压细了呼吸,顺着声音
去探蟋蟀得洞房,
掘田鼠,捕蚂蚱,
心,追随猎犬的爪子,
“兔虎”的翅膀;
猛然一抬头,呵,马耳山,
碰上了你笑的模样。
*
白云在冬天
给你添了神秘,
我们望着你,唱着我们的歌谣,
游戏在太阳下,冷风里。
呵,冬天!寒冷抖着穷人的牙巴骨,
一身纸薄的裤褂底下
是红肿肿的一片酱色肉;
狂吼的风呵,它日夜向人示威,
把一个小村庄抱在冰冷的怀里,
摇,摇,摇,
把乌鸦翻在半天空,
呱,呱,呱,
呵,生的穷愁像沉重的石头,
向我的心头压下
! 当落日像一扇车轮
滚下苍茫的西天仿佛发出声音,
狂风把它的光线吹成了冷丝,
“日落北风死,
不死刮三日!”
马耳山呀,这哀怜的声音
你是听惯了的。
*
马耳山,晴天的日子
你便向人拢近了,
阴天,你又骑上云头
跑远了。
你看得真多呵!
你听见时间的罡风
忽忽地从耳边过路,
它把人间吹变了颜色—
把乌黑的头发吹成丝缕,
把童心吹成石头,
把笑把泪一起吹干了,
把人们,一代一代的
吹到土里去。
他们的辛苦悲酸,
你是知道的呵,
他们悲痛的生命,
在坟头上开出几朵惨白的小花,
马耳山呀,在生前
你安慰过他们,
死后,他们永远在你爱的辉光里住家。
你永远挣着一双耳朵
向着天空,
是要听出什么新的消息吗?
你永远倔强地站立着,
是要作成一个质问吗?
你,马耳山呵!
*
生活的鞭子,悲惨的抽着穷苦的人
离开家乡到天边去,
背着债主,背着邻人的眼睛,
起五更,黑暗殷勤地送他一程,
走着,走着,蓦然一回头,
望不见了你,马耳山,
他哭了。
当我还长着一副神话耳朵,
七十多岁的曾祖母告诉过我,
僧格林沁的兵过境的时候,
你庇护过这一方的人,
你把云彩散布在头顶上,
在乱兵的眼里是清湛湛的一片汪洋;
这一次战争,
听说你也掩藏了游击队,
不,不但是掩藏,
在有利的时机上
你把他们送出山岗。
*
七年了,我们分离,
你像一位知心的密友,
在月夜,在梦里,
当我对故乡作着刻骨的相思,
一推门,你闯进我心的秘室,美滋滋地,
灿烂地开花了——
我整个记忆。
* 五岳的首长,泰山,
它的尊容我拜望过了,
武当山,它的名字天下轰传,
我也曾站在“攀天峰”上啸叫
朝着青天,
我玩赏它们的壮美,
可是我不能太爱它们,
因为它们只是一些岩石巧妙的堆垒。
(儿时月夜捉谜藏的时候,
它曾以它的阴影掩藏过我。)
也许被吹平了吧?
多少我的亲人、熟人,死了,老了,
又该有多少新生了,成长了;
我想着我再见到你时候的
那心境,我想着,除了
一串悲伤的故事,
该还给我述说一些崭新的事情……
1944年3月17日于重庆歌乐山中
(辑自《生命的秋天》)
王希坚
1989年秋
超然台上昔曾游,马耳常山一望收。
古迹无存人燕处,城郊市内起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