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园》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标签:
道德与法治郭建岗教育太原惟品汇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园》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虹桥学区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二条,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和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中、高学段)。第四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中段)。
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对节约、浪费有较准确的判断,但因受到家庭教育、所处社区等生活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一些节约或浪费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攀比、爱面子等因素也会助长孩子们向着浪费的方面发展,而他们的自我认识与社会教育局限,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消费、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餐桌上的浪费有哪些表现,会造成哪些危害。
2、体会“光盘行动”的意义,树立尊重劳动者成果的意识。
3、学会如何避免餐桌浪费,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4、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行为,明白资源和能源都是有限的。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难点: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启发法,视听直观教学法,情境法等。
五、【使用教材的构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行为,让他们明白资源和能源都是有限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本节课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从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切入,并使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说明知识或者解释道理,这样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此外关注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减少浪费,并帮助儿童解决真实的困惑和障碍,避免教育的空洞。
六、【教学流程】
一、 情景导入,引起学生共鸣
展示图片:2020年初,湖北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战役中,为了节约防疫品,医护人员舍不得换防护服,他们工作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甚至穿纸尿裤一干就是5、6个小时。
师: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对,疫情严重,防护服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师:这是特殊时期,这次疫情中我们可敬的医护人员的节约方法,让我们看了之后非常心疼。回到我们的家庭,疫情期间因为买菜、买水果不便,是不是我们也很节约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感受强烈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期间热点事件引出“节约”这个大家很容易忽视的话题,进而导入课题“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二、发现生活中的浪费
1.听故事:食物的哭诉。
师:同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
生:自由回答。(制止浪费行为;对浪费的同学罚款......)
设计意图:从学校食堂里的浪费故事开始探究,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说明知识或者解释道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而引导儿童初步思考浪费的行为。
2.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中的现象,透过一串串惊人的数字,引导儿童直观感受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浪费,积累起来其实是很多的,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吃不饱。
3.找出身边的浪费:
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把稍旧的玩具扔掉是浪费;不随手关水龙头是浪费;暴饮暴食也是浪费……这些浪费行为不仅消耗了我们的钱财,更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进一步引导儿童明白资源和能源都是有限的,为后续倡导他们“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奠定基础。
三、探究浪费的本质
1.自主阅读,感受劳动
师:读一读p46“阅读角”----《一瓶水背后的辛劳》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更加深学生理解《一瓶水背后的辛劳》,引导儿童理解粮食浪费表面的背后还连带着很多的浪费。
2.引发思考,珍惜劳动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妈妈说扔半瓶矿泉水浪费的不仅仅是 5 毛钱?扔掉这半瓶矿泉水还浪费了些什么?
生:还浪费了水资源;还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还浪费了运输司机的劳动......
设计意图: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论----扔掉这半瓶矿泉水还浪费了水资源;许多人力、物力;运输司机的劳动......
3.深化拓展,杜绝浪费
师: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
生:还浪费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还浪费了妈妈的精心烹饪......
师小结:是啊,倒掉饭菜,我们浪费的不单是粮食。粮食从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打谷——晾晒——脱粒——做饭,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更别提这中间需要的机器设备等。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吧!
设计意图:从半瓶水的浪费谈到粮食的浪费,还有隐形的各行各业的劳动。继而通过教师小结,倡导学生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阅读链接,交流感受
(1)学生自主默读。
设计意图:转向减少粮食浪费的做法,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减少浪费。学生初读,了解50年来,全球每人每天需求和浪费的粮食,以及这些浪费导致的严重后果。
(2) 教师展示图例,学生分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老师展示的图表,易于学生更直观地得出结论----浪费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环境。
(3) 师小结:由此看来,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可谓意义重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总结,进一步明确“节约”的重大意义。
四、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观看视频动画----“中国梦之节俭记”
师:观看了小土豆的经历故事,同学们有没有因为它挑三拣四、浪费粮食而气愤呢?小土豆最后被惩罚挨饿晕倒,也是它自食其果。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不当小土豆呢?
生:不挑食,营养均衡;节约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视频动画故事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境,情境交融,有效地解决讲解难点,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2.“光盘行动”,从我开始
学生阅读并理解、思考“光盘行动”的用意。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阅读、讨论中真正理解“光盘行动”的含义,并树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正确观念。
3.明辨是非,拒绝浪费
师:同学们,有些现象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现在的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呢?
(1)在家里,按需做饭菜,不挑食,不剩饭菜。
(2)保质期短的食品不要一次购买过多,免得吃不完过期。
(3)我也知道浪费不好,但是今天的菜我真的不喜欢吃。
(4)我们在餐馆请客,我让妈妈别点太多,免得吃不完。可妈妈说桌上的菜都吃完了,让人有点难堪。
设计意图:呈现4个图文实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避免餐桌浪费,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关注生活,并帮助儿童解决真实的困惑和障碍,避免教育的空洞。
4.总结提升,行动落实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加入“光盘行动”吧!来,我们把自己的名字签到这张活动卡上,从现在做起,杜绝浪费,厉行节约。
学生有序签名,加入“光盘行动”。
设计意图:参与胜过说教,慎重的签名仪式,激励学生承诺、守信,强化了孩子们践行“光盘行动”的决心。
五、拓展延伸:“光盘行动”进行时
1.师:瞧,这家“光盘酒店”开业了!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继承并发扬在实际行动中。
2.师总结: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无视,更是不尊重劳动者的行为。古语有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好习惯。最后,随着小记者的镜头,看看这段视频,让这位中年伯伯的行为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
设计意图:这里呈现的是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案例,但中年人的做法却令人震撼,让大家不禁为他点赞。课虽了,但余音绕梁......
(视频播放结束后,下课。)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本着“教学目标----班本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活动化,教学活动----情境化,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策略,以本班学生的认知与特点;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聚焦浪费与节约这一矛盾形成问题链;围绕找寻浪费、签约“光盘行动”、延伸到课外的倡行节约“小使者”等活动;创设直观情境;直至在真实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因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动静结合,符合四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也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所以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行的关系特点,安排了从发现浪费----到反对浪费----再到倡行节约的一系列活动,突显了部编新教材的明理、循情、导行的特点。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回答踊跃,但也因学生间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在互动中有一些差距,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活动还应多考虑活动的梯度性。另外,环保意识的教学不够深入,应加入一些判断题练习,以抢答、快速反应等形式加以巩固、深化。
九、 【教师简介】
刘素青,太原市杏花岭区虹桥学区锦绣苑小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