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3-27 13:23:53)
标签:

道德与法治

郭建岗

教育

太原

惟品汇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参与 我奉献》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我参与  我奉献》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内容。第二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懂得公共生活的有序和谐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本课个话题组成“友善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我设计了“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这个话题

【学情分析】

现阶段,孩子们收听了很多关于疫情的新闻,在担心之余,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感动。广大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勇敢。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的无惧无畏呢?公益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这节课就让孩子们来切切实实的了解到什么是公益,那我们又如何参与到其中?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活动,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

3.初步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愿意服务社会生活,有责任感、有担当。

教学难点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

【使用教材的构想】

2020年,武汉生病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个志愿者,一家家支援机构赶往武汉支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爱的力量。把教材内容和疫情的相关事件融于其中。最终使学生对志愿者和公益这些词语不再陌生,明白什么叫做公益,体会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新冠病毒的出现让这个春天与以往有些不一样,说大家都有什么感受?

预设:

1:呆在家里,尽量少出门;

2:出门戴口罩,与人保持距离;

3:出入需要测体温,通行证;

……

二、社区我们共同守护

师:对,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相互协作,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活动一:(出示新闻链接:小区居民不配合测体温,出示通行证事例,最后根据相关规定依法惩处的事例)

师:有一部分居民认为这些制度就是“紧箍咒”,给生活带来不便,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预设:

1:如果有一个人感染病毒,而他又不配合检查,这样就给大家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2:这是为了保护社区居民生生命安全而设立的规矩,这不是一份约束

师:是呀,社区工作者每天定时消毒,为过往路人登记、测量体温,配送基本生活物资……为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他们既是社区防疫的“守门人”,也是服务百姓生活的“贴心人”。

设计意图这个反面新闻的出现就是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社区是我们的家,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

 

活动二: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社区的成员既是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阅读书中的绘图你有没有参与过自己社区建设的活动?分享一下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吧!

预设:

1:我和妈妈一起清理楼前的积雪,我们把积雪堆在了小树旁,既方便了大家,又给小树提供了水源。觉得我们干得很值得。

2:我给社区的爷爷奶奶唱歌跳舞,聊天,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3:疫情期间,我们小区有人免费为大家提供按电梯的纸巾,我感到大家的爱。

4:妈妈和我一起给小区居民发放消毒酒精,感受到大家的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师: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

预设:协助邮递员叔叔投递报纸,乱扔烟头、随地吐痰上前提醒,清理小区卫生,出宣传栏板报,发放居民所需物资……

师:广大社区工作者以及每位居民的付出,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看书中案例回忆自己的经历与同学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参与建设社区愿望。

三:志愿者在行动

师:学们,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他让我们感到温暖。疫情期间更是有一批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他们为疫情防控注入了力量。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活动三:讲述故事,老师采访。

采访内容:

  你好,请问您是志愿服务于什么岗位的?是怎样的工作内容?

  在家待着多舒服呀,你为什么还出来呢?

  你们志愿服务有劳动报酬吗?

师:通过采访我们来总结他们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无私、不计报酬、奉献时间和精力……

师:他们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志愿者

出示不同的志愿者标志。请学生来说一说标志所代表的含义。

师:志愿红成为他们的标志,而更多的人在默默奉献着,(PPT出示志愿者数量多新闻剪影)甚至不留姓名(出示天津捐钱老人图片)他们都是志愿者。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生1:由一个个志愿者无私奉献才成就了公益事业。

总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是雷锋曾在日记里,给自己提的三个问题,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雷锋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几十年过去了,他依旧激励着人们的心灵,年年春风里,岁岁吐芳华,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疫情时期的“雷锋精神”

雷锋,就是他们!

他们,就是雷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特点引出志愿者含义理解志愿者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敬意。

四:公益的力量

师:雷锋的故事还在延续,这是一个汶川姑娘的故事,2008年,可能你们刚出生,或者此后一年出生,四川汶川经历了一场8.0级的大地震,房屋倒塌,死伤无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其中就有这位汶川姑娘。(播放视频)

师:看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我是汶川人”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一颗火热的感恩之心。当每个人微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

师:这是“益”的小篆字形像器皿中有水漫出,正如我们的爱的汇聚,那你们愿意成为那一股股爱心之水,滋润身边的人或者事吗?

成为志愿者的条件:

 1. 年满14周岁; 2. 具有奉献精神; 3. 具备一定的志愿服务基本素质;   4. 遵纪守法。  

师:虽然我们不满14岁。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做交通文明劝导员……。

而在抗疫活动中,虽然我们不是医生,不能像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那样与病毒较量,我们不是科研人员,不能像他们那样废寝忘食与时间赛跑,不能向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那样来回奔波,成为全中国14亿人安心的依靠,但是我们从来不是旁观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成立一个志愿者小队,制定出活动方案,为公益出一份力量。

 

志愿者小队活动方案

小队名称

 

志愿口号

 

活动时间

 

指导教师

 

活动准备

 

任务分工

 

活动步骤

 

 

师: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设计意图】明白公益的力量。做善事不能空谈,要延伸到课后的生活当中,落实到行动中。

 

五、总结升华 感受大国担当(配乐)

近期,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环球同此凉热。自身还未结束疫情,就倾尽全力帮助世界,给世界送上一颗“定心丸”。中国展现着“屹然砥柱立中流”的大国担当,中国成为世界稳定之锚、动力之源。

这是一首人间大爱与中国担当的壮丽交响曲。因为有人间大爱,我们对来自海外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呐喊所感奋,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为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所感激,为国际正义力量展现的“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情所感怀。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板书

我参与  我奉献


社区我们的家     志愿者在行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共同维护         志愿者行动

共同建设         公益力量大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课跟我们的生活贴的很近。结合现在疫情这种情况以及本阶段的教材内容。我选取了当下最令人感动的这一话题。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们无私无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公益。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1.社区我们的家。这一环节当中让学生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也需要我们共同去建设。2.志愿者在行动。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志愿者?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明白在公益的道路上,所做的每件事是不分大小的,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小小善举也终将汇成浓浓大爱。

3.总结升华感受大国担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一个大国的担当。

教师简介

董瑞斌,太原市小店区长风小学,中小学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