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轻轻吹》课堂实录
(2018-05-03 10:02:19)
标签:
郭建岗太原道德与法治道德法治 |
分类: 一年级 |
《风儿轻轻吹》课堂实录
尖草坪区阳曲小学
指导教师:王爱兰
课题:《风儿轻轻吹》
教材版本:2016统编人教版
教学背景简介: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尽管感受过“风”,却未必思考过风儿在哪里,风儿是怎么产生的。他们正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针对这一特点,本课将以多种活动形式,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他们“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启发他们从“好奇”走向“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风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使学生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把生活常识和自然常识有机整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利用皮肤、眼睛、嘴巴、耳朵来感受风的存在。
2.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3.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4.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成长。
教具、学具:香水、扇子、羽毛;彩笔、风筝、风车、泡泡机、纸飞机。
课堂教学实录:
一、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新学了一个手指操,想要分享给你们,你们愿意学学吗?
生:想。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 ,跟我一起做。
(师生边做边说: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叉叉,四根手指飞飞,五根手指喵喵,六根手指喂喂,七根手指捏捏,八根手指piupiu,九根手指勾勾,十根手指请放好。)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棒,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说得洪亮,坐得端正。这节课,你们的表现能不能也像现在这样呢?
生:能。
师:老师期待你们更出色的表现。
二、猜谜激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你来猜猜看:
PPT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它吹动了你的发梢,吹跑了我的小花帽。
生:风。
师:听到我们的呼唤,风娃娃轻轻地吹来了(板书:风儿轻轻吹),她还给我们送来了几个手指人。
三、感受风、寻找风
师:(手指人对话)
“咦,小伙伴这么少,多没意思呀,谁还想和我们一起去春游?”
师:(师走到学生中间询问)你想跟我一起去春游吗?
生:想!
师:既然大家都愿意跟我去春游,那么你们也得装扮成我的样子才行。快看,我已经把我的照片放到大屏幕上了,快来学学我的样子,在你的食指上做个手指人吧。”
(生画手指人)
师:画好的小伙伴快把你们的手指人举起来吧!
(生举起手指人)
师:(手指人对话)
“哇,这么多人啊,我好激动呀(手指人跳起来)”
“别跳,别跳,再跳你就该出汗了。”
“我已经出汗了,谁能帮帮我,让我凉快凉快。”
(生制造风)
“好舒服啊,谢谢你给我送来了凉风,伙伴们,咱们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你们不热吗?快来给你的手指人也降降温吧。”
(生自主感受凉风)
师:凉快吗?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凉风的呢?
生:我用嘴吹。
师:你吹出来的凉风到哪去了呢?
生:到了我的手指上。
生:我是通过皮肤感受到凉风的。
师:孩子,你的概括能力太强了,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
师:我们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到风。(贴“皮肤”)
师:我们还能通过哪些方法感受风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风娃娃就要来了。(播放音频+扇风+喷香水)
师:感受到风了吗?请你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是怎么感受到有风的。
生:我听到了风的声音。
师:你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你是通过用耳朵听找到风的。(相机贴“耳朵”)
师:除了用耳朵听来感受风,谁还能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有风的?
生:我刚才看到他的头发飞起来了。
师:那是谁的功劳啊?
生:风。
师:是啊,我们还可以通过眼睛看来找到风。(贴:眼睛)
生:我还闻到了香水的味道。
师:是谁把香水的味道送到你的面前的呢?
生:是风。
师:你的小鼻子可真灵。我们也可以通过鼻子闻的方法寻找风。(贴:鼻子)
生:我看到红旗飘起来了,风娃娃就藏在这儿。
生:我看到跑步的小朋友头发也飘起来,红领巾也飘起来了。
生:我看到小朋友的衣服也被风娃娃吹到地上了。
生:在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一跑,衣服都鼓起来了。
师:风娃娃原来是藏在他的衣服里了。你在我们自己的校园里找到了风娃娃,谁还能在我们的校园里找到风娃娃呢?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树也被风娃娃吹得动起来了。
师:是的,风娃娃一吹,树枝和树叶都翩翩起舞了。
师:风娃娃看到我们同学这么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他,他不好意思再跟我们比试了,一溜烟,藏进了大自然中,不过大自然中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细心的你一定能找到他。快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来说说吧。(PPT出示图片)
师:找到的小朋友 ,请你用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个别奖励,全班表扬)谁来说说,风娃娃藏到哪了呢?
生:我看到泡泡飞起来了。
生:我看到风筝飞得很高。
生:我看到小飞机也飞得很远。
生:河水都被风娃娃吹得起了波纹了。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要奖励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我看到河边的小草弯下了,是让风吹弯的。
师:你的观察可真细致。
生:我还看到远处那个小姑娘闻到了花香。
师:虽然我们闻不到花香,但是你通过小姑娘的话感受到了风,你可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呀。我要奖励给你一个小礼物。
同学们的发现非常了不起,老师把你们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咱们一起读一读吧。(PPT图片+音乐)
同学们读得不错,要是你们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请同学们起立,加上自己的动作,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你看,风千变万化,但是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风其实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
四、
师:大家想和他一起来做个游戏吗?
生:想!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羽毛)
生:羽毛。
师:对,这是一根羽毛。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能使羽毛在空中呆的时间最长。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用什么办法能让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呢?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认真,我就最先把羽毛送到哪个小组去!
(生讨论交流)
师: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参加这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你要利用一些方法使羽毛尽量地晚掉下来,如果羽毛落地了,你就不能继续游戏了,请坐回座位上。我们看谁的羽毛最晚掉下来!谁的本领最大!
(学生比赛吹羽毛)
师:游戏结束了,冠军请留步。我想采访一下你,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办法让羽毛飘起来的?
生:我是用嘴和手一起动,不让羽毛落下来。
师:是呀,这位小朋友利用了风的力量,才让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那么,大家知道“风”是怎么产生的吗?
(PPT出示风娃娃的自述)快来听听风娃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
“大家好,我是风娃娃。其实,我就藏在你们的身边,只要空气一流动,我就会悄悄地来到你们中间,只要你们用心感受,就能找到我。”
师:同学们,这下明白了吧,风娃娃就产生于空气的流动(贴“空气的流动”)。于是,聪明的人类利用风发明了很多有趣又刺激的游戏,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观看视频)
师: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刺激 。
生:我感到很好玩。
师:如果让你坐在热气球上,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开心。
师:是呀,只要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就会感受到风娃娃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操场上去感受风娃娃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你们都带了些什么玩具呢?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吧!(进行分组并讲解注意事项:首先,排好队,轻声慢步出教室。其次,到了操场后,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玩。第三,听到哨声后请按刚才进教室时的小组排好队。)
(生拿上玩具到操场上与风一起玩)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操场上和风一起玩,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只要随着风的方向玩,飞机就能飞得越高。
生:我发现即使不用吹,只要有风,泡泡也能飞出来。
生:我发现跑得越快,风车转得越快。
师:是呀,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开心。
生:很快乐。
五、拓展延伸,探究风
师:风娃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老师还想告诉你们的是,风娃娃还会帮助我们做许多好事呢,不过有的时候他发起脾气来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灾难。课后大家可以通过读书或者网络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吧。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风儿轻轻吹》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一课,编著的意图是想通过“感受风发现风”、“和风儿一起玩”两部分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风的特征,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因此我在教学时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有形的风走进孩子们身边,以“感受风、寻找风、与风一起玩”的思路来设计本课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与儿童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他们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因此,我设计了“猜谜语”、“画手指人”等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寻找风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风,再利用学到的方法寻找校园的风和大自然的风,设计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时我以教材为依托,延伸到了生活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体验风带给我们的快乐。达成“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的教学目标。
从《风儿轻轻吹》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教学的源头就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素养和实践能力等。
通过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时间问题,个别学生发言机会少,对课堂临时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处理的不够恰当。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元化,语言还需要加强。
从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和实施过程,我得到了启示: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文化修养,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多变地处理好形式与课堂内容的统一,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同时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面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做到课堂没有旁观者,成为有生命的课堂,使课堂节奏动静有序,收放自如,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