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同行
(2012-03-05 09:52:01)
标签:
品德与生活品生品社精备课品德与社会教育郭建岗太原 |
分类: 五年级 |
浙教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 交往是堂必修课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课程标准中“我与学校”部分的内容。课标要求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本单元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基础上有所深化,着重安排了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宽容、互相帮助三项交往技能的培养。本单元对学生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交往,真诚相待、诚实守信、懂得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等方法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社会交往的金钥匙、更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更进一步说明了交往是堂必修课。从更深层次上认识,交往是道德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人们在共同生活中除了考虑道德的公正性以外,还需要给对方以关爱。为了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关爱的合作关系。因为个体的发展不仅包括其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状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些是个体成长成才所必备的重要条件。交往品格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人格建构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的交往行为贯穿着诚信、宽容、互帮互助。他们不但知道诚信、宽容、互帮互助的重要性,还在有意识地运用着。但学生的认识毕竟还不够深刻,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就不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了。因此,真正理解它们的价值所在,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修炼自己的德性,是解决本单元问题的关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冲突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课前和学生的交谈中,很多学生都说出了同样的两个字——“后悔”。这样看来,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出什么样的行为是诚信、宽容,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互帮互助。明白社会交往中诚信的价值、宽容的重要、互帮互助的意义。
2.充分利用评议箱、小讨论、辩论会等环节,对社会交往中的几种行为进行讨论、评议,明晰与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诚信、宽容、互帮互助。在“寻找没有缺点的人”的活动中,认识到宽容的必要性。
3.体会诚信、宽容、互帮互助在社会交往中的意义,愿意把诚信、宽容、互帮互助应用在自己日常的社会交往中。
4.当他人有困难时,能及时、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课 让我们同行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互帮互助。能辨别在怎样的情况下应该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2.反思自己交友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修正。初步掌握一些交友的方法。体验互帮互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当我们面临困难时,能主动出谋划策。反思自己的交友情况,并进行修正。
难点:用行动体现自己在交友上的进步,做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境法、现场体验法、思辨法
使用教材的构想
关注学生正在发生的事,顺应常态课的发展态势,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是否带书、创设合作才会赢游戏等)生成活动素材,以两次大型活动为载体,不断体验、交流、反思、提升,达到突破关键词“互帮互助”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明镜台”考察自己的交友情况,为如何交友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一、活动热身,关注现象
1.教师检查学生带书本的情况,并对能带书本且摆放整齐的学生进行表扬,用手拍拍这些同学的肩膀。
2.请感受到拍肩的同学起立,男女自然分成两组,每组正好十人。
成立竞赛队,然后各自推选出一名组长。没有被选出的同学成立啦啦队,分别选出一名组长,为各自的竞赛队呐喊助威。(板书:男生VS女生)
3.“撤桌腾场地”活动。要求是左边四组同学为男生争取优先选地盘权,右边四组同学为女生争取优先选地盘权。观察:哪四个组的撤桌速度快,撤桌时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4.教师宣布获胜队,并请学生发言。
请发言的同学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讲出印象深刻的事。
【设计意图:现场生成资源,调动学生竞争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挖掘“互帮互助”这一主题做铺垫。检查书本准备情况,对带书并摆放整齐的同学赞许地拍拍肩,很平常的课堂镜头,教师却有意地创设这一活动。在撤桌时发现活动中乐于助人、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主动组织大家的人。】
二、游戏体验,深度感知
1.教师宣布游戏项目及规则。(板书课题:让我们同行)
游戏规则:男女各十人,背靠背手挽手围成圈,平座于地下,口令下达后,看哪个组先起立,哪个组获胜。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根据游戏特点,请获胜队优先选好地盘)
2.进行第一次比赛。
请胜利方谈谈获胜的感受,有什么好办法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请没有取得胜利的一方商议一下,想想反败为胜的办法。
啦啦队观察后,说说你们竞赛队的谁表现突出?他最可贵的表现是什么?(请啦啦队成员将各自组内突出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
3.看来集体的智慧是取得胜利的法宝。让我们团结一心,再试一次,进行第二次比赛。
请啦啦队这一回不但要观察竞赛队,还要观察自己的啦啦队成员。说说这一次你们队的谁表现更突出?为什么会选他呢?大家都来说说活动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互帮互助?(请啦啦队成员将各自组内突出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
4.团结就是力量,不论是啦啦队还是竞赛队都在出主意想办法,有的啦啦队成员还亲自做示范,真是让人感动。有了场内场外的共同努力,我想你们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进行第三次比赛。
学生对抗,同样把给组里做出贡献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教师宣布获胜队。
小组间互访获胜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互访完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是啊,不论输赢,我们都是团结的集体,不论输赢,我们都是不离不弃的朋友。我们是雪中送炭的朋友,我们是遇到困难有勇气面对的集体,我们更是善于总结经验,永远互帮互助的好搭档。当一个个为组里出谋划策的身影闪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有了一种智慧;当一个个为队友打气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有了一种力量。这是互帮互助的神奇功效,这是团结一心的伟大胜利。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生活体验,形成待人处世的正确方法。第一次比赛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活动中出谋划策并体验互帮互助;第二次比赛让孩子们体验齐心协力、场内场外更多人参与的互帮互助;第三次比赛关注小组间的互访活动,让场内场外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三、观察板书,反思提升
1.观察板书中这么多同学的名字,有哪些出现了不止一次?这些名字中,有哪些名字与你平时对他的印象有不同?为什么?
2.教师采访那些被提到的,与平时表现不同的学生。为什么平时的你与今天课堂上的你不同?当你帮助别人后,你有什么体会?采访竞赛队队长,当你们团队得到队员帮助后,你的心情怎样?
3.那么这两个小情境算是互帮互助吗?出示教材62页“金点子”。
4.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帮互助呢?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每个人都有他的用武之地,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所在,即使是平时不被看好的同学也一样活跃在互帮互助的队伍中。这才是一个集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此时你的交友标准变了吗?
【设计意图:关注默默无闻的学生,关注平时顽皮此时却发挥巨大作用的学生,让这些特殊学生找到自信,感受助人之乐,更触动每个学生对交友标准的重新审视。】
四、理性思考,学会交友
1.一次次活动,一串串名字,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学会了互帮互助,你就掌握了一定的交友之道。你的交友秘诀是什么呢?对照63页“体验园”中的标准给自己打打分吧。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3.带着一份感激与乐于助人的心态恢复课桌椅位置。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感悟互帮互助的真正内涵,用行动体现自己在交友上的进步,做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五、当堂训练与达标检测设计
说说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帮互助?你有哪些知心朋友?请说说你的交友秘诀。
六、课后作业设计
伙伴圈:画出以自己为中心的同心圆,写出现有伙伴圈,然后用彩色笔标出想要扩大伙伴圈同学的名字。学期结束后,再完成我的伙伴圈,看有什么变化。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是学科的特点。活动的设置是教学的关键。这节课活动的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活动的效果才明显,体验的效果才会突出。这节课是开放的,活动考虑到了时间因素、场地因素、学生特点,资源顺势生成,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最能引起共鸣的,是学生道德生成的阶梯,具有现实意义,指导意义。这节课我始终以活动加交流反思模式进行,学生的活动体验真切,感悟深刻,道德生成扎实、有效。新课程改革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这节课给了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新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当然,这只是根据我班学生的特殊性设计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适用于全体,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简介
李艳红,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小教高级。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