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转动轮盘
本刊记者:赵晓旭
“能游者轻水,善游者忘水”,游者的笔名倾注了他的理想——在科幻的海洋中做一个肆意的游者。的确,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对科幻创作的“狂热”与“野心”。虽然他发表的作品不多,但每篇都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善于放大生活中的细微末节来构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的笔下,一杯平常的水居然可以拥有智慧,将人类真正地“溶”入其中;我们司空见惯的小小魔方成了地球与外星人对决的工具,担负起拯救地球文明的大任;而这一次,他那不安分的大脑又创造出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类社会,貌似足够先进却被更高维度的智慧生命轻易置于灭族的危险之中。
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于未来,总不啻于最坏的猜想;他对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的脆弱充满了忧虑与不安,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不断转动着人类命运的“轮盘”……
新科幻:游者,你好!关于作者我已经根据“文如其人”的原则描述了精神本质,现在请你本人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游者:大家好!这里是FM103.X频道,大家正在收听的是《新科幻》互动栏目……说到文如其人嘛,其实朋友们平时都说我是挺活泼的一人,虽然写的东西有点小严肃。
新科幻:《轮盘上的小人》的灵感来源于劳德埃轮盘吗?你是如何将一个有趣的智力玩具演变为一个带有几分惊险与刺激的故事的?回忆一下故事逐渐丰满的过程吧。
游者:其实现在还有不少拼图类的东西,大家平时也能遇到类似的,裁切组合几下,图案就发生变化了。有时候是小人,有时候是别的东西,它们都是因为人的干涉而改变了。所以我想,更高维度上的文明,对我们这些低维度文明的干涉是不是也如此轻而易举呢?而我们这些像“纸片”一样存在的小人,又能在这压倒性的力量前做些什么呢?就这样,这个故事一点一点成型了。
新科幻:虽然文章中提到了劳德埃轮盘的秘密所在,但很隐晦,你能再科普一下消失了的小人去了哪里吗?这是读者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
游者:我设想的是,高维度外星人用非常大的能量将地球所在的空间打碎并重组,其中的人类自然受到了这一过程的影响。其实可以理解为所有的地球人(当然也包括别的生物)都在那个瞬间“量子化”了。大刘的《球状闪电》谈到了宏观物体的量子化,本文和它相比,实现方法虽不同,反映出的结果却有点类似。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真的消失,他们只是换了一种存在形式而已,仍然在地球空间之中,所以在冲日飞船发射时,主人公唐朔会说“为了我们,也为了他们”,这是一次全人类的救赎。
新科幻:为什么会设想出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呢?是为了给空间重组做铺垫还是你想要探讨这种社会的各种可能性?如果是我们现在的这种社会,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空间重组后又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呢?
游者:这其实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设想。做过工的人都知道,许多工厂是“三班倒”的,人休机器不休。国外的不少企业还规定,不论何种情况都不得动属于别人操作的机器。这个构思就是从这两点延伸而来的。而一件未完成的工作,与别人交接时有多麻烦,大家能想到吧。我骨子里认为未来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更加秩序化、更加精确的社会,于是“三位一体”系统就诞生了。
其实最初做出这个设定,是准备作为一篇悬疑小说来写的。(汗)假设咱们上班或者上学,每天到点接班的都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自己)非常精确而和谐。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仨人突然少了一个,不知道去哪儿了,谁都不知道原因,哪儿也找不到,也不知道下一个失踪的会不会就是自己。没有人能帮你,你就只能自己去摸索,寻找真相……嗯,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空间重组是超乎想象的技术。假如真的发生,恐怕远不会像本文描写的那么简单。有人说过,低维度生命永远无法想象高维度生命看自己时的真正感觉。
新科幻:“三位一体”的社会模式其实是一种类似低等动物的群体生存状态,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我们,而没有我,也就是说社会成员是以一个个的聚集体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你觉得未来人类有可能向此方向发展吗?
游者:我认为类似的小团体或者小单元在未来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它的优点显而易见。对于这个构想,今后我还会在其他作品里进一步探讨。
新科幻:我们曾经刊发过一篇《孤胆英雄》的翻译作品,讲述的就是以“聚集体”为基本社会单位时发生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我对这篇文章印象非常深刻,一是这种对我们来说不可思议的像低级生物一样的以群生存的模式,二是探讨的重点却是失去团队后的单个人的生存困境与独立人格的重现。做为写同样题材的作者,你觉得为什么人们热衷探讨这种社会模式的可能性呢?
游者:大概是因为现在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吧。(笑)但是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往往发现什么样的团体也不大靠得住,到最后能指望的还是只有自己。人类是一种群居性动物,这是写在基因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趋群性。人一旦从熟悉的团体或圈子中独立出来,往往很难接受那种失落感,这会促使他积极地去改变现状。
新科幻:科幻文学描写的是幻想世界,其实却反映着我们这个世界应该存在的真实。“三位一体”或者说其他科幻小说中探讨的“集聚体”社会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游者:团队,协作,秩序……这些都代表了更好的未来。
新科幻:其实我认为在《轮盘上的小人》一文中,为了突现危机,对“三位一体”社会的刻画不够细致。比如,这种社会中克隆人如何与本体保持一致?如果失去其中一个个体,这个“集聚体”如何继续社会活动等等?能在采访中补充一下你的设想吗?
游者:其实文中也尝试着做出了一些探讨。理想模型总是完美的,但落在实际中,往往就会产生偏差。比如戈壁滩上那位老司机,三人小组已经变成了一个半人,但是不管现实有多残酷,生活还得继续。再比如那位将军,他前额有块明显的伤疤,我们很容易猜测他是在某次重要的战斗中负伤,这种伤肯定不会是三个人都有的。战争的伤亡会带来更多的残缺,所以说一个完美的“三位一体”社会是很难存在的,即使克隆技术已经到了易如反掌的地步,也未必人人都愿意参与进来。结婚这事够普遍吧,还有那么多“钻石”和“丁克”呢。
新科幻:这段时间关于高维度文明的科幻小说很是热门,在外星人、时间旅行两大题材后,这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幻写作的热点呢?高维度的文明会有可能存在吗?能猜想一下他们的世界吗?
游者:我认为不会持续热下去。外星人、时间机器、机器人这些传统题材仍会把持着科幻的大半江山。老题材被大家反复写了很多年,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这些题材门槛低,基本上谁都能拿来写一写;二是大家确实比较喜欢这类题材。一说太空歌剧、外祖父悖论、薛定谔的猫等题材大家都觉得老生长谈,可是真的完全抛弃这些,那还能叫科幻吗?
高维度的世界,我们谁都没见过,前面我也说了,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世界。你越是想写得深入些,就会发现遇到的阻力越大。这对每个写作者都是不小的挑战。而且这个题材不像前面说的那些,容易写出许多变化,所以我个人认为热度不会持续太久。
新科幻:你从什么时候喜欢科幻的?怎样走上科幻创作之路的?给我们讲一讲你和科幻不得不说的故事吧。
游者:嗯嗯,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父亲一起上街买杂志,他顺手给我买了本科幻杂志,结果,一段孽缘就这么开始了……(泪目)后来到表哥家玩,发现他也喜欢科幻,而且那时候他已经买了不少正经科幻书,阿西莫夫什么的,于是一放假就往他家跑,整天抱着他那堆书啃。真是怀念小时候的时光啊,一晃现在都二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俩见了面有时候还聊几句科幻。
从看到写,是最近两年的事。之前确实没想过将来要写科幻什么的,就是从小看到大,喜欢。后来真打算自己写了,却遇到些不大不小的挫折,简单说就是看过的人评价不高。因为自己上学时候还是比较擅长写作的,又看了这么多年,科幻底子应该也不赖,但是成果差强人意,自己就开始反思。后来大概想明白了,以前写“小说”这种文体的机会太少,经验值说是零也不为过,当然写不出吸引人的好故事啦。找到了问题就好解决了,最讲究故事的类型文学是什么?悬疑。于是我就去尝试写悬疑了,大概练了一年多才回来写科幻。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喜欢了这么多年,科幻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新科幻:你觉得一篇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你自己平时喜欢看哪些类型的科幻小说呢?
游者:业内不是有句话,要“严谨的科幻内核”和“精彩的故事”两个要素并重吗?(笑)我认为概括得很恰当啊。“内核”不过关,科幻就流于奇幻甚至玄幻,故事不过关,谁又能读得下去呢?现在我看年轻的写作者普遍有个毛病:技术宅们沉迷于技术,不屑于写故事,另一部分人终日练习写作技巧,不大注重自身“科”的素质。我个人感觉最成功的科幻小说是那种能从“科”的出发点发展出动人故事的作品。不是凭借文字技巧吸引人,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由“科”本身迸发出的动人魅力。科幻需要表达。
至于我个人,我比较倾向老外写的,硬邦邦的那种东西,尤其是那种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作品。1998年阿尔法磁谱仪上天,2011年正式进驻空间站开始捕捉反物质的踪迹。《CT飞船》是什么时候写的呢?1942年。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新科幻:你觉得专业对于一个科幻作者的影响大吗?你是学生物工程的吗?
游者:貌似我写的生物方向的科幻已经全被枪毙了。说到专业,我倒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在网上跟朋友们讨论,一篇生物类的小说,我觉得乏善可陈,可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朋友们却大加赞赏;某些赛博朋克作品我看了惊为神作,但他们却觉得非常一般。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这种现象?
后来我总算明白了,大概是距离产生美,人们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对于自己了解比较多的领域,反而觉得很平常。
新科幻:在写科幻小说的同时,你也在尝试悬疑类小说的创作,你觉得两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你今后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哪种类型小说的创作呢?
游者:同为类型小说,科幻其实比悬疑好写。悬疑是要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之下,写出点不寻常的事情来。而科幻本身就发生在一个不太寻常的坏境,所以发生些不平常的事儿也就容易多了。悬疑有一点与科幻一样,就是前人把很多领域都涉足了,想出新越来越难。就说闹鬼,以前有人写收音机飘出个鬼来大家就觉得很新奇,现在U盘出来个鬼都觉得狗血了。
我当然更重视科幻,因为科幻是在试图书写一种可能的未来。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现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新科幻:在目前的创作中,你有哪些收获?而对于自己未来的创作道路,你有什么计划?
游者:最大的收获是朋友们。包括现实中的朋友们和从未谋面的同道人,他们都很支持我,也给了我许多鼓励。我也希望他们早日获得成功。加油!
新科幻: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期待下一次带给我们更为精彩的故事。
游者:I'll be
back.……嗯?等等!这就完了吗?你不准备再问问诸如我最喜欢的颜色啦、我最喜欢的食物之类的吗?还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