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科幻
新科幻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04
  • 关注人气:1,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刹那人间》作者进麦

(2012-02-15 08:59:22)
标签:

10期作者连线

杂谈

分类: 作者连线

                                      梦久方知身是蝶
                                                    ——本刊记者 赵晓旭

    读完《刹那人间》是在夏日的午后。
    明亮而刺眼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子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嗡嗡的空调声中,办公室清凉而静谧,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下午,但关上文档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恍惚,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吗?这司空见惯的场景是否只是由一段代码衍生?我的大脑是否也连在“刹那人间”的系统中,却在度过自以为是的一生?这种怀疑牢牢抓住我,滑腻腻的冷汗顺着额头冰凉地流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早在几千年前,庄子就告诉我们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而在电脑与互联网诞生后,人类对真实世界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一心想要找出可能的真相。与此相关的科幻作品层出不穷,最经典的当属《黑客帝国》。然而,《刹那人间》有所不同,它并不是围绕被实验者寻找世界真相的经历展开,而将目光转向实验者,试图探求这种技术带给真实世界的伦理与道德冲击。
  文章的作者进麦,擅长在极为写实的故事背景中从容地抛出尖端话题,引发读者的疯狂讨论,而自己却躲在作品的后面……

 

  新科幻:你好,进麦!因为你太低调了,所以先提几个问题满足一下我和读者的好奇心。你是理科男吗?你的工作与科幻有关吗?能用简单而精确的文学语言描述下你的个性吗?
  进麦:高考的时候我参加的确实是理科考试,不过我在大学的专业基本算是文科系——编辑出版专业,所以我们原本应该是同行。但我现在的工作与这个专业无关,也只有在“蝴蝶效应”下大概才能和科幻搭上关系。总之,写科幻小说纯属个人爱好,不是领导命令也不是生活所迫,算是为数不多可以完全由自己决定的事情之一。
    个性的话,我觉得每个人自己看自己都没啥个性吧,因为就算再怎么孤僻乖张,活了二十多年也该习惯到见怪不怪了。愣要用句文词儿来总结的话,大概就是“二是挺二,但也二不到极致”。


    新科幻:在这个人人都在展现自我的年代,为什么在网络中却找不到关于你的信息呢?你平时有写博客、微博或者个人空间的习惯吗?一般会在哪些网络空间出没?
  进麦:其实,按教授们的标准,我也算是有轻度网络依赖症的人吧,大家出没的网络空间我也都会去潜水啊。看着大家吵架吵得不可开交,然后自己躲在一边偷笑,要是这架眼看着吵不起来,急了我也会弄个马甲上去添点油加点醋啥的。冲锋在前这种事儿基于安全考虑咱不能干,敲边鼓是我的特长。
    至于博客、微博和空间之类,这些我确实都不写,主要是手懒,有那工夫还不如多写篇小说什么的。不过我喜欢看别人的博客和微博,尤其是吵架的时候,人被逼急了之后那叫一个妙语连珠,创造力和想象力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至于我的信息,相信随着我发表的小说多起来,慢慢也会多起来的。作者用作品说话,作品之外没必要让“进麦”出来活动……

 

  新科幻:谈谈《刹那人间》的创作缘起吧,通过这部作品你想传递给读者的是什么?
  进麦:很多时候,灵感这个东西你很难说清它是怎么形成的,也许是被某种机器硬性输入的?能八九不离十描述出来的部分大概就是,我在一次去扫墓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临终关怀的问题。临终关怀时的很多做法在生命还很长的人们看来,似乎和欺骗没什么区别,这究竟是不是被关怀者所需要的?人们永远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那种情形,而能的人也无法再描述给生者了。在这样的绝对界限下,人类又能用自己的技术做到什么呢?那么好吧,我们创造一种完美的临终关怀机器——“刹那人间”。
    然而事物到达完美之后,其特性往往就会产生变化。我们原本是想要创造完美的技术来辅助人类,但当技术完美之后,人类本身的存在就成了尴尬。“刹那人间”本来是进行临终关怀的完美机器,但正因为它的那种完美,使我们的真实人生是不是还需要存在成了问题。


  新科幻:刹那人间》中采用的技术有现实的来源出处吗?这种技术与《盗梦空间》中的梦境植入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你觉得这项技术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进麦:对神经系统进行弱电刺激,这种实验我们初中的时候就用青蛙做过。把它扩展一下,将所有感觉都用弱电信号来模拟,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刺激方式,从而营造出模拟世界。我想现在做不到这些只是因为它过于“复杂”,而所有仅仅因为“麻烦”而暂时无法做到的事情,我相信人类终有一天能够做到。
    无论是《盗梦空间》,还是其他一些想法类似的文学、影视作品,怎么去实现“外界植入意识”其实都并不重要,那样的技术手段迟早都能达到,而且并不遥远。关键在于一点,就是人类的意识是不是可以完全归结于粒子运动,只要能,那么这一切就都可以实现。
    然而这个关键的问题,现在却仍然只是假设,而且也许永远只能是假设。《刹那人间》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如果是”上面的。

 

  新科幻:在文章的结尾,主人公对自己的真实处境产生了怀疑,你自己有过这种怀疑吗?是否为此纠结过?
  进麦:当然也纠结过啦,毕竟主人公的世界是我创造的嘛。乍一想还有点可怕,不过这世界上的事情归根究底都有些纠结,想象宇宙有尽头很可怕,无边无沿也很可怕;想象死亡很可怕,想象永生也很可怕。总是在未知的可能性中间摇摆,这大概就是人类的意识。不纠结就没有人生,怕着怕着也就习惯了。

 

  新科幻:你玩类似《第二人生》这样的虚拟现实游戏吗?你觉得人们沉迷于这类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弗诺·文奇在《真名实姓》中描绘出了一个像魔法世界一般的虚拟空间,未来人类会制造出这样赛博空间吗?
  进麦:玩过一些,大家沉迷于此还是有重塑自我的愿望吧。至于虚拟的世界,不用未来,现在也存在啊,任何一款网游,其实都是一个存在着的虚拟世界,只不过以现在的技术和成本,仅仅是在视觉和听觉上进行虚拟。我相信,在20年之内,味觉嗅觉触觉全感官虚拟的网游就会出现和普及。那时,甚至现在的网游,也都可以叫不完整的赛博空间。
    至于说什么时候能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赛博空间,这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人类最难理解的就是自身,“我究竟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诘问远比技术手段更难得到答案,我不太看好人类能100%弄懂自己,所以,大概我们只能不断地去接近完整的赛博空间。
    话说回来,真要和真实世界完全一样,那创造赛博空间做什么?
 
  新科幻:在文章中,你把对“刹那人间”系统的评价权交给了主人公,也给读者留下悬念。我觉得,如果主观上的感觉与真实的人生相同,这个系统倒是真正让人们“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度过自己想要的一生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进麦:纠结的地方在于,我们从根本上就无法得知患者主观上的感觉是否与真实的人生相同。即便是小说的世界里,都只能说“理论上应该相同”,“没有道理不同”。事关到别人生命的时候,这样暧昧的结论是不行的。
    人生设计师们面临着困境,对每个患者,他们充当着上帝的角色。你能将一个世界创造得像上帝创造的一般吗?尤其是当仅仅几十秒过后,患者就已经经过了几十年,换句话说,如果你发现有什么错误,也绝对无可挽回的时候,真的敢“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而当真的有人说,我能做到(比如郝副教授),你能相信他吗?会不会觉得他敢于承担这责任只是因为不负责任呢?
 
  新科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宇宙,到底是不是虚拟的,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证明,也许设计我们宇宙的这个奇妙程序的程序员永远不会让我们知道还存在一个外部世界。既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么这个所谓的外部世界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梦久方知身是蝶,水清安知我非鱼”,探求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还有什么意义呢?
  进麦:回到刚才的一个话题,“刹那人间”是建立在人类意识是可以完全归结于粒子运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一切从这里开始,那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虚拟就是真实。粒子的运动形成意识,而意识创造出新世界。这和超新星爆炸形成星云,又创造出新的恒星一样,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本质上没有区别,在这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是虚拟的,都是粒子实际的运动造成的连锁反应。
    我们是不是永远无法知道,就取决于这是不是事实,人类意识是不是可以完全归结于粒子运动。如果是,那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果不是,那么就一定有某些粒子运动外的现象存在,人类也就可能会找到答案。
    如果我们不去探求,就不会知道是不是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段征途也许没有尽头,但开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新科幻:许多科幻小说中都描写过将人类的意识上传至电脑,以解决诸如人口、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之类的问题,你觉得有这个必要性和可能性吗?
  进麦:首先我认为将人类的意识上传至电脑这件事情的难度,是超过解决人口过多、环境污染、资源紧张这些问题的,因此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至于说人类的意识上传至电脑达成永生,我觉得人类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永远”这个怎么也无法想象的概念。永远无法醒来很可怕,永远无法结束也不可理解,纠结着纠结着就习惯了,也就不想把意识上传电脑这回事了。

 

  新科幻:你是技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在你的作品中你会表现出哪方面的倾向?
  进麦:这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把一个古人拉到现代,那么现代生活对他来说就是场灾难。未来的技术一定会毁灭他所爱的一切,从这个角度讲我是持悲观论的。不过,那时的技术是那时生物(不一定是人类)的日常,大家都把自己管好就行了。

 

  新科幻:你什么时候开始投身写作事业的呢?刚开始写的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进麦:哈哈,在科幻小说创作上我就是个新人,有两年?差不多。至于其他类型的也出过些杂七杂八的书,奇幻、推理之类的都有,不过换了笔名就是全新的生涯,那些和“进麦”没有关系喽。

 

  新科幻:抽签佯谬》是你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吗?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多的争论,你当时是否关注呢?读者的批评或者夸奖会影响你下一篇文章的创作吗?
  进麦:是的,争论当然关注过,还热心投入其中呢,夸还是骂都没关系,胖子的长处就是脸皮厚。你知道,不管是夸还是骂,都是因为你的小说而引发对一个问题的关注,这感觉好极了。大家有大家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我的小说的创作还是以我为主吧。

 

  新科幻:你最喜欢哪位作家的作品呢?你觉得成为一名科幻小说作家需要具备哪些资质呢?
  进麦:我要说还是凡尔纳会不会让人觉得我是恐龙时代过来的?喜欢没有理由,往往是小时候一眼看见就形成一生的情结。至于科幻小说作家的资质,那就是对遥远时空的兴趣远大过别人看自己的眼光吧。
 
  新科幻:采访即将结束,你想对喜欢和支持你的读者说些什么呢?近期有什么创作计划可以透露一下吗?
  进麦:能对读者说的话,我都会尽力写在下部小说里,故事总比胖子讲演要给力。计划也谈不上,不过,今年能出版我自己第一部科幻长篇就好了。

 

  新科幻:预祝你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