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穆天子》作者绿天

(2011-06-24 09:37:16)
标签:

5期作者连线

并非历史

无关传说

杂谈

分类: 作者连线

                                   

                                    本刊记者:赵晓旭

 

    《穆天子》?当绿天把他的新作电邮过来时,一看题目我就愣住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将目光投向宇宙、时间、意识流等题材的作者,为什么会突然关注历史,从故纸堆中寻找创作灵感呢?“穆天子”这个题目让我立刻想到了《穆天子传》——那部描写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的历史神话。难道绿天也受近期重写神话潮流的影响,要将神话故事改写成科幻小说?带着许多疑问,我打开了文档……

    四万字的小说并不长,我却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看完。绿天在写一个与历史有关的故事,却并非历史;有神话的影子,但不是传说。这篇文章讨论的仍然是关于时间旅行的命题——时间旅行者是否可以改变历史?时间是一条单行线还是可以有回路?漫漫的时间长河中,我们是自己的主人还是命运的傀儡?

    在吞噬一切的黑暗中,姜先化与偃师目睹着他们创造出的世界的毁灭,但,那重新开始的,还是原来的历史吗?

    绿天是否有跟我一样的疑问?他又会有什么样的解答?在与他的一次次联线中,我为自己、也为读者寻找着答案。

——

 

    新科幻:绿天,你好!在看这篇小说时,我特别想知道《穆天子》的创作缘起。你是怎样将它从一个点子“炼”成一部长达四万字的作品呢?

    绿天:穆天子》最粗略的构架源起于一部2001年的电影《唐尼·达克》,唐尼的自我牺牲将时间支路扳回正轨。同样的构架,我借西周为背景,在其中掺杂了毁灭与重生的主题,接下来细节和情节走向丰满的过程就像个痛苦的孕育过程,对我而言,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

 

    新科幻在采访《白炽之昼》的作者暗号时,我们探讨了现在流行的各种改写历史的小说,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些类型的作品的?你觉得科幻历史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什么地方?你会如何定义自己的这篇《穆天子》呢?

    绿天:我几乎可以笃定,第一个改写历史而成小说的人,他要么是个怀疑论者,要么是个浪漫主义者,重塑历史给他们一个释放自己的出口,或给他们带来酣畅淋漓的短暂快感,这也正是科幻历史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是作者,在既定的历史面前,大多数读者面对这种“篡改”也会满怀好奇,激动万分。对于《穆天子》,我只是将历史作为一个媒介,更希望读者能看到其中关于毁灭与重生的主题。

 

    新科幻:偃师造人的故事带给了后世科幻作家无数的创作灵感,我最喜欢去年《科幻大王》在“佳作品读”栏目推荐的拉拉的《春日泽·云梦山·仲昆》。你读过这篇文章吗?为什么会选择偃师这个大家的“老熟人”担当主角呢?其实这篇文章与偃师造人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绿天:拉拉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之一,我读他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春日泽》,文字大方,故事漂亮,甚至让我一度认为拉拉是个女孩。我选择偃师,其实不如说是我选择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穆王乘八骏会王母,偃师造人,化人西极而来,这是个充满了浪漫色彩与宏大背景的时代,很适合对其进行重塑。

 

    新科幻:在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中,历史的改变通常会引出如下后果,一种是演化出平行宇宙,被改变的事件在另一个宇宙中顺应发展,而这个宇宙中的事件仍在原来的轨道上;一种是如你在《穆天子》中所说,被改变的历史会被自动修正;还有一种就是像雷·布拉德伯里的《时间狩猎》里描写的那样,历史中的细微改变导致现在的面目全非。你如何看待这三种结果?

    绿天:我尤其喜欢这个话题。借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文字: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而言,对于宇宙的自然法则以及一切哲学命题的认知都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程度,在我们对其充满敬畏的同时,又使我们满怀激情地臆测其本质。时间旅行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双缝干涉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平行宇宙的理论支撑,但是谁也保不准在量子不确定性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定律,我们仍旧面临EPR悖论注之类的诸多问题,《穆天子》中所设定的自然法则不允许时间的支路出现,它源于霍金的年代保护学猜想,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宇宙,采用这一设定只是出于情节考虑。而《时间狩猎》或《回到未来》中的理论假设,则毫无疑问地回避了祖父佯谬这样的哲学悖论。当然,正如前面提到的,一切臆测都是可能的,谁也不知道造物主向我们隐藏了什么。 

 

   新科幻:其实这三种结局中,我更倾向于平行宇宙的结局。而2010年年底英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对大爆炸后效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的图案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了“平行宇宙”存在证据,能够证明CMB中发现的4个圆形图案就是我们所在宇宙与其他宇宙相撞产生的“撞伤”,这种撞击至少发生4 次。这一发现似乎将平行宇宙的猜想变成了科学的存在,这个理论是否可以对时间旅行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呢?为什么你没有给姜先化安排一个去往平行宇宙的美好结局呢?
  绿天:有关这个天文现象的报道,我当时也曾留意过。如果说2.7K微波背景辐射上的圆形图案真的是两个平行宇宙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平行宇宙又可以很好地解决时间旅行所面对的哲学悖论,那么,是的,这一发现无疑让时间旅行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途径,它让我想起了《远古人类》中的地底量子计算机和《神们自己》中的电子通道。
  至于我在小说中没有给予平行宇宙的设定,出于情节考虑的同时,更多是,我认为当时的西周尚且不具有姜先化推行民主的土壤,因此,索性就别给他生存的机会会更好。

 

  新科幻:你平时喜欢看历史小说吗?你觉得在创作《穆天子》的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历史类的科幻小说与普通科幻小说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之处?
  绿天:钱莉芳的《天意》是我最早接触的科幻历史小说,但是实在看得不多,所以在写《穆天子》时也有诸多不顺,尤其是由于历史既定,小说的虚构成分不得不建立在史实之上,需要查阅相当多的文献,即使如此,也不能对此有十足把握。我面临的这个难题也是历史类科幻小说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最大不同之处。

 

  新科幻:发表在《科幻大王》上的《芭芭拉号》是你的处女作吗?那篇文章记得当时引发了读者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讨论。这些年来,你一直为了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你?这些年在科幻写作方面,又有什么心得呢?
  绿天:在创作《芭芭拉号》之前,我曾结结实实地练过很多笔,《芭芭拉号》的确是我的处女作,阿瑟所持有的希望与梦想也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支撑我写作的信念嘛?这实在是难以名状的事物,很难界定。至于写作心得,那就是,不要相信你的语文老师,也别顾及作文分数,坚持写自己喜欢的故事。

 

  新科幻:我很好奇你是怎样走上科幻写作的道路的?曾为写作做过有意识的知识积累吗?喜欢什么样的科幻作品呢?最喜欢的科幻作家有哪些?
  绿天:最初写科幻的缘由,可能是因为班主任撕掉了我的科幻杂志,心有不甘;也可能是单纯为了炫耀,记忆实在是有些模糊。但是,就好像抽烟的人可能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抽第一支烟的情景,但却不妨碍他一直抽,因为那已然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知识的积累是肯定的,尤其是科幻这种文体,它所涉猎的知识领域既广又深,这应该是读者和作者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另外,在众多科幻题材中,我始终热衷于太空歌剧、蒸汽朋克和废土一类,拉拉、特德·姜和道格拉斯·亚当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可谓篇篇经典。

 

  新科幻:你学什么专业?你周围的同学中,有跟你一样喜欢科幻的人吗?学校是否有科幻社团或者喜欢科幻的小群体呢?一般同学理解你对科幻的喜爱吗?
  绿天:我目前在重庆大学学习工程造价,这是个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活计,相当头疼。学校里喜欢科幻的虽不至于凤毛麟角,但的确不多,有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科幻社。但是,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我只是喜欢吃些难以剥皮而且可能味道很怪的东西,还好,没有到不能被理解的程度。

 

  新科幻:前两天我去参加山西太原理工大的光锥科幻社组织的活动中,同学们为科幻文学应该更注重科学内核还是更突出故事性,应该是小众的、精英化的还是努力向大众推广这两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两个问题好像也是科幻界一直在争论的话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绿天:在我看来,科幻内核与故事性的关系就好比是人的骨骼与肌肉,骨骼支撑肌肉组织,而肌肉组织通过有力的伸缩带动骨骼,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比例关系只能就某篇小说或个人而言,对于整个科幻文学来说,是无法作出准确衡量的。科幻是否属于精英化我不敢说,但是我国的科幻目前的的确确是小众的,可它不应该只属于小众,在推广科幻文学的同时,应当与科普一同推广。快餐阅读的时代,能静心阅读科普的人正与日剧减,这是将科幻限制在小众群体的主要因素。

 

  新科幻:说了这么多严肃的话题,我们换点轻松的内容。能谈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平时都有些什么爱好?对于80后、90后都喜欢归类,你属于哪一类?
  绿天:科幻之外,我的爱好还真的不多,学习空闲听听民谣,偶尔踢球或者骑车逛逛重庆城,生活很闲散。朋友把我归类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好学生,乐于助人的好青年,而我身在此山中,神马都不知道。(笑)

 

  新科幻:对于自己的将来,你是否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呢?在科幻创作方面又有什么计划?
  绿天:我的蓝图就好像重庆地图一样,几周一更新甚至几天一更新,但有些东西却始终不会改变,比如朝天门码头的位置。有一天,我可能会由作者变为作家,这就是我宏伟蓝图中的“朝天门码头”。目前正在写一篇有关佛教徒的短篇,敬请期待吧。

 

  新科幻:记得你曾经说过,一份梦想,一份希望,这是你飞向广袤宇宙的全部载重。在采访结束时,我祝愿你能放飞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绿天:这句话是借《芭芭拉号》的阿瑟之口说出来的,现在仍然没有过期。谢谢!

 

  采访结束了,然而有些题外话却想在这里说。在编辑《穆天子》时,我终于知道了,自己一向自诩的了解历史,其实也仅限于那点书本知识,历史的浩瀚无边让我跳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为了让这篇文章在细节上更严谨,我和绿天不停地进行考究、求证,并请来外援——《白炽之昼》的作者暗号,历时近一个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地名、引语等等可能会“穿越”历史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完善。但我们毕竟不是历史学家,如果读者在文章中发现还有不够完备的地方,还请告诉我们,并多包涵。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