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三丰
以美国科幻的发展轨迹为参照的话,中国科幻文学目前仍处于短篇时代。的确,2009 和2010
年两年,真正的原创科幻长篇才刚刚达到两位数,其中也只有《三体·死神永生》《地铁》《十字》《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等获得一定的读者关注和市场成功。按照发展规律,当作者积累到“不用长篇不足以表达其情”时,他们会自觉地创作长篇,而市场对于原创长篇的需求也会愈加热切。不过,至少是现在,占据中国原创科幻文学大壁江山的依然是篇幅2
万~3
万字以下的短篇科幻。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在什么发展阶段,短篇科幻都自有其存在的空间——它除了有着异于长篇的文学审美价值之外,还能起到启蒙年轻读者、培育新作者的作用。绝大部分科幻作家都是从写作短篇出道的,并以短篇积攒名声、磨练技艺、积累创意,接着厚积薄发以长篇奠定其江湖地位。也许下一个"
刘慈欣"、" 韩松"、" 王晋康" 就在目前活跃的短篇科幻作者群中。
最近,星空奖公布了2010 年度的候选小说名单,其中短篇科幻小说约有220 篇左右。从数量上看超过2009 年的180
篇;从发表平台上看,也呈现出愈加多元化的局面。传统的两家专业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和《科幻大王》(现更名为《新科幻》)依然是主力军,两家发表的原创科幻小说占了年度的五成以上。《科幻大王》在2010
年下半年的实验性改版中突破了原先2
万字的篇幅限制,个别篇目甚至达到中篇的规模(如《星船侠》)。再加上早先的《科幻世界》的增刊、《新幻界中篇选集》以及不限篇幅和类型的《阿飞幻想》,以往字数尴尬的中篇科幻终于有了比较多的施展空间,对科幻作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未完)
温馨提示:阅读原文请您订阅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