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朋友圈人人游山玩水,到处人山人海。老汉我,宅在家里读书。
户外电闪雷鸣,疾风骤雨,无法外出散步,老汉我只能宅在家里继续读书。读吴汉华所著《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民间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
“吴汉华,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后,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图书馆学理论、民间图书馆、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等。兼任太原图书馆学会理事,《图书馆建设》《晋图学刊》编委,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分委会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委会委员,图书馆学教育分委会图书馆学教育评价专委会委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项目多项。”——来自上面提到著作封面折页里的介绍文字。缺少了吴汉华目前工作单位的信息,可以在其另一部著作《民间图书馆实践调查与发展战略》封底找到:“山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初识吴汉华,2010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举行博士生论坛,老汉我受邀参加并主持并点评了一场论坛,恰好有吴汉华的成果展示。他师承王子舟教授,随导师一起正在对国内兴起的民间图书馆现象进行探索研究。记得当时我在充分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前提下,也对他成果的展示过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我们俩之间就开始了彼此的欣赏,建立的较为密切的联系。
毕业后,吴汉华入职山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任教,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与研究,并且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民间图书馆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14年起,我陆续收到了吴汉华在“民间图书馆”领域的三部大作,分别是:
1.
博士论文
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 /
吴汉华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ISBN
978-7-307-13277-1
目录
0
绪论(问题的提出;国内外民间图书馆的相关研究;主要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
1 民间图书馆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 民间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3
民间图书馆建设的主体模式(私人图书馆模式;草根组织建馆模式;基金会建馆模式;企业建馆模式)
4
民间图书馆的调查分析——以私人图书馆为例(基本状况;资源状况;管理与服务;社会支持状况)
5
明见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产权与治理结构;发展环境;人才问题;与政府的关系;与图书馆事业的关系;其他)
6 民间图书馆的影响力与发展前景
7 结语
2.
博士后出站论文
民间图书馆实践调查与发展战略 /
吴汉华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ISBN
978-7-307-12534-6【老汉我对第四组号码有质疑】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理论及创新点)
第二章
英国民间图书馆的兴起、现状与典型个案
第三章
美、韩、日民间图书馆
第四章
民间图书馆调查分析
第五章
民间图书馆的价值与管理分析
第六章
民间图书馆典型案例分析
第七章
民间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
第八章 结语
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民间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 /
吴汉华著.--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
ISBN
978-7-203-11713-1
目录
第一章
公共文化服务于民间图书馆
第二章
国内民间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历程
第三章
世界民间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及其动力分析
第四章
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民间图书馆调查分析
第五章
民间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调查分析
第六章
民间图书馆案例分析
第七章
民间图书馆的综合考核评价
第八章
公共文化建设中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老汉我分别读过吴汉华教授的这三部著作。这次把三本书都集中在了一起阅读,有了新的读书感悟。
首先,必须承认,目前国内关注基层图书馆建设话题、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话题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许多大学里的社会科学领域非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教授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层面的研究。但是,坚持集中精力专注研究“民间图书馆”方面的课题的并且做出很好研究成果的,估计也就是王子舟、吴汉华师徒了。老汉我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汉华甚至比导师子舟教授做得更好一些。众所周知,老汉我这些年也一直在关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话题,而在自己的研究中,也多有参考吴教授著作中的观点和数据。在此,向吴汉华教授致谢。
其次,老汉感觉吴教授的三部著作,应该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性阅读。上面老汉我为何不厌其烦地把吴教授三部著作的目录都大致抄写了一遍,就是想说,仔细看看,三部著作都紧紧围绕“民间图书馆”研究主题,而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论述,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更大的研究成果。当然,说成“三部曲”还有些欠缺,三部著作中研究视角分工还有些模糊,研究内容还有些重叠。但这些并不影响合在一起阅读的整体性效果。
再次,如果从三部著作的出版时间(2014年、2018年、2021年)上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吴汉华研究民间图书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也在不断扩大。前两部著作的研究思路,似乎都还局限在“民间图书馆”本身之上,即使研究民间图书馆的外部关联,也都仅仅是不同国家民间图书馆的信息介绍和比较;而第一部更像一部完整著作基本概念、基本思路的整体介绍。但是,从第三部著作看,作者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研究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完全从狭隘的“民间图书馆”本身跳跃了出来,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外部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来了,已经意识到单靠民间图书馆自身是不可能更好发展的,而应该把民间图书馆作为一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力量来加以考量,借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有效促进民间图书馆的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研究思路。
总之,吴汉华教授对民间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值得关注,其研究成果值得借鉴。希望汉华教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民间图书馆领域给我们呈现出更多的研究成果来。
【博文写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理解武汉大学出版社对国际标准书号第四组(书序号)是如何运作的?按照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的规定,增加了第一组商品代码后的第四组代码应该是该出版社所出版的书序号。可为什么从上述前两种著作里却反映出“出版时间早著作的书序号大于出版时间晚著作的书序号”?老汉我编目职业病犯了,还专门登录了武汉大学出版社主页,发现类似状况比比皆是。哪位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