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4.23世界读书日”前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2020-04-23 08:04:25)
标签: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教育部 |
分类: 行业的事——社会工作 |
“4.23世界读书日”前,教育部发布重磅消息,公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2020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就此发表了相关观点,老汉我做了简要的摘录供图林关注中小学阅读推广的同行学习,准确信息及《指导书目》各位可自行登录教育部官网查询。
1、《指导目录》出台的背景
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民阅读的决策部署。
全民阅读已经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而且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广大中小学生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
二是阅读对于促进中小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帮助学校、家长和学生解决选择书目上的难处。
2、《指导目录》的研制标准
方向性、代表性、适宜性、基础性、全面性、开放性等6个原则。
三、《指导目录》的研制过程
《指导目录》研制工作于2019年3月份启动,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来自国家教材委、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的110多人的专家团队,经过基础研究、专业推荐、深入论证、精心遴选,形成《指导目录》。研制过程历时一年。
第一阶段是基础研究。一是梳理和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学生阅读的标准;二是梳理和分析了有关学生阅读的研究文献;三是汇编和统计了国内已有代表性书目及分级阅读书目;四是收集和整理了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公布的阅读书目。
第二阶段是专业推荐。组建了由国家教材委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阅读推广人和中小学校长代表等各个领域的共16位专家构成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指导目录》所列图书分类、遴选标准和遴选参考范围。然后成立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4个方面共48人组成的专家工作组,从确定的遴选参考范围中,推荐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
第三阶段是深入论证。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先后组织专家工作组进行实体书通读,综合组进行学段适宜性审读,来自国家教材委思政审议等专委会的14位专家进行思想政治审查,严把推荐图书的政治关、思想关和科学关。同时,面向教育界、科学界、新闻界、出版界等领域知名人士,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权威专家和相关部委负责同志等各个方面共36位代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指导目录》。最后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指导目录》。
4、《指导目录》的基本结构
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时间,《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推荐图书共300种。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分别推荐110种、100种和90种。小学阶段再分为低、中、高三段,分别约占小学推荐书目的20%、30%和50%。
《指导目录》划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每个学段中,人文社科类图书约占20%,文学类图书约占50%,自然科学类图书约占20%,艺术类图书约占10%。其中,人文社科部分突出历史类读物的占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指导目录》推荐中国作品比例为76.7%,外国作品比例为23.3%,培养中小学生注重自觉延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指导目录》与现行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图书的关系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语文教材涉及的阅读图书,基本上都纳入《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是对现行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语文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七、学生、家长和学校如何使用《指导目录》
首先,推荐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不作强制要求。
其次,推荐图书不要求学生全部必读,提倡精读。
此外,推荐图书不指定版本,学生、家长和学校可进行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