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以前,似乎按学校有关部门要求,填写过教育部学位中心的专家库专家信息,一直也没有接到类似的任务,也就忘记了这码事。上周,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的电子邮件,说“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工作效率,学位中心组织专家对部分学位授予单位抽检学位论文进行通讯评议”。而老汉我则荣幸地被“特聘为通讯评议专家”,要求在“学位论文网上送审平台”中对北方某高校图书馆学专业一份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议。
按照学位论文网上学位论文评价办法,首先是“分项评价”,分别按照所规定的评价要素,对“选题与综述”、“创新性及论文价值”、“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及“论文规范性”等4个评价指标,选择分项评价意见(有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等4个选项)。接着,打出总体评分及评价等级,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分别为一般,而60分以下则为不合格。
接着,要求评议专家提供对所评议论文的熟悉程度,这个估计是为保证评议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最后,要求评议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作出简要的综合评价,包括选题意义、论文创新点、学科知识的掌握、写作规范性和逻辑性等。
所有这些工作都完成后,点击“提交”键,完成任务。
接了这个任务,做了这个工作,老汉我才知道:原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即使通过了学校学位委员会的答辩,递交到教育部后,居然还有这么一次专家抽检!显而易见,这个应该属于教育部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重视。
所以,专门写这篇博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所有硕士生们提个醒:不要以为答辩通过了,就没有人找你论文的后账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抽检,就有可能再次对你的论文质量,对你个人的学术功底和你们学校的学位授予质量进行评价。或者是好的结论,或许就是差的结论。影响力,显而易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