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下通吃不是公募基金的发展方向

(2009-05-20 23:10:41)
标签:

财经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博文

分类: 市场评论

     从6月1日,公募基金的专户理财业务开闸在即,证监会公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赋予了公募基金与信托私募类似的业务领域。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市场竞争格局的转变向着公募基金一基独大继续靠拢,分割私募基金的部分领域,笔者认为此项政策的实施长远分析弊远大于利。

1资本市场一定要像自然界一样保持生态平衡,各方一定要互相制约才能使得资本市场的波动性降低,如果公募基金的客户门槛从低到高,全部覆盖,使得本来已经非常庞大的公募基金进一步扩张,在相似的投研体系和运行背景下,极有可能在非系统性风险下出现集体亏损,引发较大的市场波动,这点在08年的市场已经出现,公募基金集体亏损!第一名的业绩也是-32%,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公募基金本来已有较大的优势,

如强大的投研力量,品牌的忠诚度,基金法的保护,银行畅通无阻的发行渠道,如果再把专户理财的门槛大幅降低,势必对私募基金构成一定的压力,不利于私募基金的发展,使得本来失衡的局面进一步加大,也不利于多层次市场结构的建立。

3:在薪酬制度的分配制度下,私募基金相对更吸引人,但笔者认为其实从总体上私募和公募基金的分配数额是差不多的,这要从总量来分析,私募的精英才能赚到钱,大部分都拿不到业绩表现费,而公募基金更像大锅饭,水平差的也混在里面拿着相对的高薪,所以从总量上二者差不多。市场呈现相对公平。

4:展望未来,笔者希望给私募基金留下一份发展的天空,不要在资本市场形成坡脚的巨无霸,公募基金一旦轰然倒下,对整体市场的杀伤力巨大!引发金融危机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预测一下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的结果,笔者估计最终仍然要败于私募,原因有三点,一是公募基金的体制,庞大的转身无法适应变化越来越迅速的市场,二是公募基金人才的匮乏,40岁以上的新人是无法进入到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只能是一些公司被淘汰的资产管理者来领衔专户理财,执掌数百亿资金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是在规模效益的驱使下,是无法去管理专户理财的,这样这些三流的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的专户理财只能是失败者,在业绩面前无法和精英私募抗衡!三是可怕的利益输送,不论是专户先行购买,散户的大中型基金后来购买,还是反向操作,利益输送的质疑始终会贯穿其中!

    笔者坚信,私募基金的未来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毕竟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未来留下的一定是最好的资产管理者!

以上博文为笔者原创,如要转载本博文,请署名王伟臣及出处!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盈利自享!

如有合作方面的问题可来信(wwc1208@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