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投资者报》—投资者信心需多方面拯救

(2008-09-15 08:17:47)
标签:

财经

股票

投资者报

博文

中国

分类: 大盘预测及个股推荐

 

 

以下为笔者接受《投资者报》采访的内容,已登载在第21期9月14日发行的《投资者》报B07版上,同时还邀请了另外二位名博凯恩斯和空空道人,共同就“投资者信心需多方面拯救”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今日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出来笔者谈话的部分!共投资者参考!

1、2100点跌破后,A股下一步会怎么走,破2000点是否近在眼前?

我认为A股下一步的走势是震荡筑底盘升,目前大量的分析人士包括市场投资者都在看2000点,我已在博文中多次表示,有时近在眼前的事物不一定可以得到!再说的绝对一些,假如市场真的走出了破2000点的行情,那将是难得的大底,投资者只要看到显示屏上能出现1字头的指数,全仓买入是你毫不犹豫的选择!

 

2、石化双雄持续走低,对大盘有怎样的影响?

石化双雄持续走低,主要表现在对指数的向下拉带作用,由于中石油畸形的编排体系,对上证指数构成了虚假信息,笔者再次呼吁管理层对这类问题进行改革,从细微处着手,将我国证券市场不合理的一切制度从今天开始逐一改变!

3、大盘持续探底,原因是什么?(大小非、政策还是心理因素等等)

原因还是大小非的争相减持和被套牢投资者的止损割肉,同时政策面没有力度的措施出台,三个方面造成大盘的持续疲软!当然核心还是投资者对未来没有信心!而缺乏信心是由于政策的真空!

4、怎么看待周三的反弹,大盘是否能开始反攻,投资者如何应付反弹行情?

目前指数在2100点附近震荡寻底,目前政策面已有松动变化的迹象,如果能在最近及时出台利好政策,市场完全可以展开一波反弹行情!

投资者为了应对可能会突然而至的反弹行情,需要现在就以主动买套的心态进场操作,否则面对突然而至的上涨会情绪失控的买在反弹的高点上!

5、反弹行情如想继续,市场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市场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是投资者信心的问题,面对成本低廉的大小非对于股价的直接冲击,管理层应该立即拿出解决应对的方法政策出来,印象中6124点的下跌以来,我们的管理层只出台了一条实质性的利好,降低印花税!对比美国政府积极救市的态度和措施,我们的证监会是不及格的!全球第一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应的是全球第一的证券市场跌幅,无论如何,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解释,现在还在纠缠救不救市的问题显然已令人啼笑皆非,99%的投资者全部亏损,难道这样的资本市场不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及时支持吗?不救市可以直接认为是渎职罪!

 

6、投资者是现在建仓,还是继续观望,等方向明朗再介入为好?

现在应该建一部分仓位,否则市场真正明朗化时,大家都想进场,卖盘烟消云散,市场的暴涨又将会加剧短期的风险,到时笔者相信市场大多数人就会发出同一种声音!难道市场就这样一直涨下去?不回调了?回答是:对,一直涨到你进场套牢为止!原因是市场需要你时,你抛弃了她,现在你将面临报复,去加价50%追高吧!

所以投资者此时要抛弃太过贪婪的思想,全中国投资者都恨不得抄到998点的大底,你觉得这种意义何在?

 

7、大盘想走出底部,从资金上说,谁是主要力量(公募、私募、散户、QFII等等)?

大盘要走出底部,需要市场各方保持基本的步调一致,目前QFII的步子迈的最大,充分反映了他们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手法,但作为市场的主要力量公募基金目前仍顽固的看空后市,使笔者不胜唏嘘,这些在5000点大喊黄金十年的基金经理在市场短期下跌65%的背景下,被市场吓破了胆,不但不积极建仓迎战。反而阴暗的出着打压对手的重仓股,简直是无可救药的一帮唯利是图的家伙!作为散户由于是一群盲目的羊,毫无纪律性可言!有的只能是跟风!所以虽然力量也较大,但对大盘只能起到跌时助跌,涨势助涨的作用!

手中持有可以改变市场趋势的资金的机构现在不做为,有思想想法的人又没有资金实力改变市场,这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悖论!

 

8、被深套的股民要想解套,有什么好办法?

关键是股民拿得是什么股票,如果是被严重透支被爆炒过的如中体产业,北京旅游等股票,割肉出局是唯一选择,如果是券商,期货,创投,上海本地股,则未来都会有解套的机会!现在利用价格低廉也是补仓的好机会!

留言请自重!不同观点和建议将被保留,凡出现侮辱性词语的将被删掉!

博文发表提供偏中线的投资操作建议,如有问题以邮箱方式联系(wwc1208@163.com)!博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博文均为作者原创,如要转载本博文,请署名作者及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