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次级债的危机即将结束【伟臣看盘】

(2008-01-25 16:06:27)
标签:

股票

分类: 大盘预测及个股推荐

今日沪深大盘继续震荡反弹,区间仍然是昨日笔者所预测的范围内,后市在外围市场逐渐回暖的影响下,暂时应该处于震荡上扬整理中,但从技术上仍然有下探4500点的可能,这一点短线投机者要时刻注意盘面,及时把握!个股方面今日厦门港务(000905)在创出新高14.83元后,现正在清洗获利回吐盘,投资者不必恐慌。中国联通(600050)也在震荡整理中,其他笔者推荐的个股也均在回调整理,但并不改变中线上升的趋势!

 

今天的重点话题是:谈谈造成全球股市下跌的风暴漩涡次级债危机

美国次级债自去年爆发以来,由于其衍生品规模较大,对冲基金通常采用较高的资金杠杆购买,一旦出现危机,便出现了巨大的放大效应,连锁反应使世界众多金融机构在多米若骨牌的倒塌中损失惨重!各国股市在风暴中也是一泻千里,市值蒸发巨大,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的想象中,恐慌出现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金融系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结合种种迹象分析,笔者即认为美国次级债的危机即将结束,此时也正是我国金融机构大量买入其相关资产的时候。

 

具体原因分析有以下七点!数据是静止和滞后的不能说明未来的问题,只作为相对的参考,因此本博文中数据引用较少,其实主观的判断往往更加能够早日发现事物的运行本质,这一点请投资者和笔者共同思考!

(1)    美联储的有所作为:为了防止次债问题影响美国实体经济,美联储连续下调利率,尤其是前日更是调降了175个基点,是自1980年以来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充分表明了美联储的信心和决心,而且不排除在318日的FOMC会议,再次减息至2.75%-2.5%的可能性!

(2)    降低利率从根本上使美国次级房贷的借款人压力减轻!偿还贷款的的可能性加大,从源头上扼制了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3)    成功有过先例,在1998年美联储为出手拯救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和日元套利资金回流所造成的恶劣局面,曾经连续三次降息以解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而目前的态势更加危险,因此笔者认为美联储有信心和能力将次级债危机解决!

(4)    利率下降的累积效应会在不久显现,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利率已经从 20079180.0525下降到现在的0.035,五个月的时间下降了175个基点。下降幅度之大在美国历史上罕见,量变引起质变的显性效应将很快发生!

(5)    次级债危机的核心次级贷款在整个房贷市场中仅15%,其全部损失不过1000亿美元,因此其对美国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目前风险的释放主要是金融机构操作衍生品放大部分的损失,这一点从花旗、美林的巨亏中已经得到验证,但规模的破坏力达到最大化时,也成为了事物转折之点,这是屡试不爽的客观规律。请看下面数据:

花旗银行   第四季度亏98.3亿美元

美林公司   第四季度亏98.3亿美元

摩根大通   第四季度亏13亿美元

      达到了历史同期亏损最大幅度!

试想今年一季度他们的亏损是增大还是减小?笔者认为应该是减小!

(6)    美国政府刚刚推出的15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该计划的推出将有助于美国中产阶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美国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可以部分缓解低收入阶层房贷和信用卡的债务问题,也会从侧面阻止次级债的进一步恶化,而且在心理层面上也会坚定民众的金融信心。

(7)    美国道琼斯指数最近在美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市场信心得到部分恢复,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到达12378.61点,从长期日线图分析,其牛市形态并未遭到破坏,一旦股市彻底企稳,次级债的风波逐渐的消退,二者的共鸣将使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迅速结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已经接近结束,虽然它还有震荡的余波出现,但是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同时西方的经济也不会发生人们想象中的衰退!次债危机不会转化为金融危机!当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后风雨见彩虹!继续向着牛市的更高峰前进!同时笔者强烈建议中国的本土金融机构在今年次债危机的阴影中加大加快对海外金融机构的并购,相信在危机过后,将获得不菲的回报!同时也建议国家开发银行此时及时介入花旗银行的股权投资,在充满不确定因素时进入!在因素确定后离开是投机的又一古老法则!

以上博文均为作者原创,如要转载本博文,请署名作者及出处!

博文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博主不招收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