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和平原的比例为4:4:2。大陆季风气候,无霜期4-7个月,年平均降水量400-700毫米,少雨干旱、沙土流失和土壤贫瘠是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省行政区划设置为。地级单位11个,县级单位100个,有乡镇1933个。1994年年末总人口29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0万人,占总人口的76.2%。
二、农业基本情况
1994年全省耕地面积5485万亩,其中水田13.2万亩,旱地54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5万亩;人均耕地1.83
亩。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6011万亩。其中粮食4853万亩,棉花193万亩,油料560万亩。大中型拖拉机26702台、
1994年粮食总产量890万吨,棉花产量8.5万吨,油料产量43.8万吨,糖料产量69.6万吨,肉类产量50.4万吨。
2000年农业发展目标,粮食总产量1000万吨,棉花产量11万吨,油料产量50万吨,糖料产量70万吨,肉类产量90万吨。
山西是我国北方的干旱区,十年九旱,水资源紧缺。干旱和供水不中是山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九五”期间,除继续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和引黄工程,缓解水资源紧缺善外,主要靠发展旱作农业,通过农田建设和农艺综合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旱地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旱地稳产高产。
主要农业项目商品粮基地县20个,棉花基地县6个,中央投资790万元。
粮食大县5个,棉花大县2个,安排粮棉大县专项糖息贷款1.7亿元。“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示范区专项贷款1.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