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敏-紫外线过敏

(2011-03-24 16:21:10)
标签:

紫外线

过敏

光敏

预防

增强抵抗力

免疫系统

健康

分类: 生活常识

光敏-紫外线过敏    紫外线过敏是因为阳光中的UVA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人群受照射区皮肤出现红、灼、热、痛。同时,紫外线过敏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可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

    常规紫外线防护措施包括防晒霜和防紫外线遮阳伞的使用,使用防晒霜只能阻挡部分UVA,对UVB则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线遮阳伞对从地面和墙面反射来的紫外线根本无能为力。

    一度紫外线过敏表现为局部皮肤经日晒后出现弥漫性红斑。

  二度紫外线过敏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后,继而发生水疱甚至大疱,疱壁紧张,疱液为淡黄色。自觉症状有灼痛或刺痒感。水疱破裂后呈糜烂面,不久干燥结痂,遗留色素沉着。非常严重的紫外线过敏可伴有发热、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专家指出:日光性皮炎,紫外线过敏必须内治:

    西医西药对紫外线过敏,一般给予抗过敏药,缓解过敏症状,常规疗法治标不治本;

  中医中药则着重辨证论治,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基础上,分型治疗;

  由于紫外线过敏为免疫性反应,因而需要长时间的养护,皮肤症状严重者,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1、使用弱酸性温和的清洁产品,以保护皮肤不再受碱性洗涤剂的损伤;

  2、使用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湿敷剂湿敷;

  3、配合使用温和安全的产品,以保护皮肤润泽;

  4、使用具有温和防晒效果的防晒产品;

  5、使用防晒用具,遮挡阳光直接接触皮肤。

 

    所谓的光敏性食物,就是指那些容易引起植物性日光皮炎的食物。通常来说,光敏性食物被吸收后,其中所含的光敏性物质会随之进入皮肤,如果在这时照射强光,就会和日光发生反应,进而出现裸露部分皮肤红肿,期疹子,病伴有明显瘙痒、烧灼或刺痛感等症状。

  在蔬菜中,最典型的光敏性食物是灰菜,但目前已经比较少见。芹菜、莴苣、油菜、菠菜、小白菜、紫云英、芥菜、马兰头、无花果等,也是含有光敏性物质的,但不同于灰菜的是,这些食物是否会导致日光性皮炎更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因此那些有过敏体质的人应该尽量小心食用。除此之外,某些中药,如补骨脂、白芷同样含有光敏物质,也需留意。

  光敏性食物:泥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光敏性中药:白芷、竺黄、荆芥、防风、沙参等。

  光敏性西药:磺胺药、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四环素、扑尔敏、利眠宁、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

  化妆品中的香料:佛手柑香油、柠檬油、檀香油、麝香、龙涎香等;防晒霜中的遮光剂。

  另外,经常口服维生素B,特别是服烟酰胺,以降低皮肤对日光的敏感性。

  

    过敏的治疗注意事项

  首先,最有效的治疗是远离过敏原。

  其次,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对有气喘病、青光眼、肾及肝的病患者,在服用任何抗组织胺药物之前务必非常谨慎。

  过敏是免疫系统失调所致,这种在人生某一阶段所产生的失调情形,并不因此就得注定终身受困,可依藉适当的营养与运动来维护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运作。

  过敏症,预防重于治疗。应该从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得当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起。首先,在早春时节,气温仍然寒冷,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因此,饮食上仍以高热量为主,除多食豆类制品外,还可食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还要增加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虾、鱼类、牛肉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能力的作用。此外,要摄取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具有抗病毒能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小白菜、蕃茄类蔬菜以及柑桔、柠檬等水果;维生素A则可以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等。维生素E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有卷心菜、花菜、芝麻等食物。此外,黑木耳和蘑菇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再就是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预防春季过敏症大有益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