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2011-05-26 07:50:44)
标签:

自驾

行摄

摄影

川藏

旅游

怒江

邦达

白马沟

    怒江是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进入以飞石著称的白马沟,在川藏线所经过的横断山脉中,白马沟的灾害是非常严重的。这里山谷狭窄,山体不仅垂直高度大都在一千到两千米之间,而且岩石结构松散,极易风化脱落。因此,路人从这里通过时,噩梦很可能就在一瞬间就会发生。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在各大峡谷之内,还有许多雄关要隘,奇峰异石,飞流瀑布,急流险滩。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白马沟清澈的水与从山谷那边流来的浑浊的怒江汇合在一起,清浑分明,滚滚向南。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怒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三大峡谷,江岸的石壁基本上都是垂直的,当地人称之为“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而更有甚者,有的石壁在江水长年的冲刷下,已经慢慢地往里凹进,也就是说其上侧竟朝江面倾斜,呼之欲倒,怪不得连善攀岩壁的猴子也发愁了。怒江一向以奇险而著称。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也许你无法真正地体会到怒江的惊涛骇浪,除非你身在溜索上。那么以前的他们又是怎样拉起两岸间这道绳呢?据说他们首先从山中伐来号称坚韧无比的岩桑木,做成一个得好几个人才能拉得动的巨大的硬弓。在箭尾绑上一根特别长的细线,让几个最强壮的小伙子齐力拉弓,把箭射到对岸。对岸的人接到了箭后,绑上较粗的线,再让这一方把细线拽回去。就这样,从细线到粗线到粗绳,双方各执一端,拉来拉去,直到最后合适的粗绳被拉过去为止。当然现在已经不用这么原始的方法了。这是勘测队架起的一座吊桥,他们在这里一呆就是五年了。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由于怒江主断裂和澜沧江主断裂贯穿全境,两侧还有派出的纵横小断裂,因而地形十分复杂。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眼前的道路着实让我们心惊胆颤: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狭窄的道路上还布满了峭壁上滚落的碎石。这里险峻的一切都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里遇到阴雨天时,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相当危险。幸运的是,这几天这里并没有下雨,除了路途颠簸,这堆塌方石已经开通,没有遭受新的塌方威胁。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曾听说险要的怒江大桥上是不许停留,不许拍照的。在经过时,我试探在车内抓拍一段视频,怎料也躲不过敏锐的武警战士的眼睛。在桥头我们被叫停,要检查我们的设备,我装作无辜状,解释了一番。还好,叔叔们很通融,还帮我们满上了开水杯,呵呵,温暖啊。回头看看路边的兵营,怒江大桥起码有一个排以上的武警把守。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在经过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接近山顶的时候,一辆川A车在路边向我们求救。我们竭尽所能,把备胎、工具等等都搬了出来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也无济于事,呵呵,规格不对啊。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着他们的一个人到前面邦达镇找救助了。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到邦达已经是晚上8.30了,吃完饭后,对于住下还是继续走,出现了意见分歧。我们分头找了多家旅馆都不满意,条件太差。经协调统一,在已经又困又累的情况下,晚上再开车会有危险,但还是决定为了明天左贡到芒康青、川藏线上最艰苦的160公里,今晚还是再赶100多公里到左贡县城住。到达左贡已经深夜12.30了,找了一个不错的“大炮宾馆”住下。

自驾行摄青、川藏:惊掠险峻的怒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