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茅草时代的草和爱情

(2018-01-11 07:10:48)
标签:

白茅

茅草

诗经

周礼

分类: 文心雕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乡下长大的孩子,读到这首诗,恐怕脑子里就是一片茅草地。茅草学名白茅,是最常见的野草,似乎有土就能生长。而且,很少一棵独生,一长就是一片。废名在名作《桥》里面有一节专门写茅草地,说从高处俯瞰,那绿草“越看越深,同平素看姐姐眼睛里的瞳仁一样,他简直以为这是一口塘了……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把草地幻化成少女瞳仁、水塘、深渊、水面,这句子这风景似乎只有废名才想得出,写得出。

茅草春夏嫩绿,秋冬枯黄,我们那时候的乡下孩子,冬天跑到荒野点野火,点着的也是干枯的茅草。北方的平原荒野,天高地阔,茅草一烧着,火苗就蔓延到遥远的地平线去了。

夏天或者秋日,如果到荒山或者野地走走,大片的绿色茅草地上,一片摇曳的白色花穗,如同芦花,也真是很美的风景。尤其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那风景足够野性,足够柔美,足够壮观。那景象,不由让人想篡改古人诗句,叫一声:白茅浮绿水!当然,冬天的茅草地是另一番景象:枯草茅花白。

城市的花坛草地整饬划一,难见大片白茅自在飞花。但要知道,被现代城市绿化视为恶草的茅草,也曾有一段真是辉煌的历史。先秦两汉的典籍,《尚书》、《周礼》、《易经》、《诗经》、《山海经》,都常见茅草生长。而且,不仅生长,简直可说是那个时代的神草、圣草。直到很久以后,茅草还被称为仙茅。《易传》里说,孔子有云:“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就是说,茅草丛生常见,但用处可是很重大的。古人的世界里,神圣的事重大的事首先就是祭祀吧,祭天祭地祭祖先,而祭坛上少不了茅草。按《周礼》所说,古时朝廷设六官,天官居首,天官中有甸师,而甸师的职责之一就是祭祀的时候供应“萧茅”:萧是艾草,茅是茅草。艾草,清明节做清明果,端午节挂门上辟邪,现在还被人记得,也还参与着俗世人生。神明渐行渐远,祭祀不再,茅草也难免沦为野草,后人也就只记住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凄凉惨象

茅草登上祭坛做什么呢?宋代郑锷《周礼解义》的回答是“用茅以招之神来”。陆游的爷爷陆农师在《埤雅》中有条目专门解释茅草,说得更具体。祭坛上的茅草功用有二:“先王用之以藉,亦以缩酒”。“藉”是垫着,就是把祭品放在茅草上,以示恭敬;缩酒呢?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是,把白茅捆好放在祭坛之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想想,神来也不过是吃吃喝喝,但人间祭坛神圣庄严。

明白了茅草之用,也才能明白下面这个遥远的故事。《左传》记齐桓公伐楚,师出有名,言之凿凿:你们该进贡的茅草没有送来,我们都没法祭祀了,只好以兵戎相见啦。进贡茅草,以茅草祭祀,不送就打,现在想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在远古祭坛上,巫师就是以茅草召唤众神降临。耽搁了,就是天大的事。甚至君王分封诸侯,也是用茅草包土交给诸侯,称为茅土。可以想象,诸侯们拿着王赐给的茅草团子,如何郑重其事,对那草与土,如何的敬畏。

这么重要的草,当然要严肃对待,严肃对待就要认识清楚,认识清楚就要命名,名正才能言顺嘛。所以,茅草真是幸运,每一个部分都被古人命名。能有这样殊荣的草,除了荷花,恐怕就只有茅草了。按南宋郑樵《通志》所说,茅草的根叫兰根、茹根、地筋;春天初生的幼苗名茅针;茅叶叫地菅;茅草花叫茅秀。郑樵的这个说法还很不全,至少就忘了说,茅草花穗古人还称之为白华,华就是花。就如古时说河就是黄河,江就是长江一样,有一个时代,说白花就是茅草的花。

茅草也不仅在王的祭坛上庄重严肃,小民的爱情里,茅草也曾闪耀光辉。《诗经》记下的是中国人的伊甸园时代,少男少女们在自然的草木山水间,自由享受着男欢女爱,也歌唱着苦辣酸甜咸的爱情。刚刚说到,古人称茅草花为白华,《小雅》中就有一个女子,站在一片白茫茫的茅草地里,看着远方,唱着:“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无边的茅草开花了,想送给你一束,可你去了太远的地方,留给我的只有孤独。几千年过去,歌声里的语言显得古旧了,可是,虽然不再有人送茅草给恋人,但人的深情和爱情还能变到哪里去呢?

茅草的花穗还有一个别名:荼。如火如荼的成语被人熟悉,但知道荼是茅草花的恐怕不多了吧。燃烧的红色火,大片茅草的白色花,都是一个热烈,也是颜色的好搭配。《郑风·出其东门》里唱歌的是恋爱的男人:“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歌声里有两种草,茅草和茹藘。茹藘是茜草,古人用它染色。我不懂草木染,只听古人说茜草可染红色,因此又名地血。现在说女子像茅草花,估计会惹人生气吧,但朱熹说“荼,茅花,轻白可爱者也”。诗中的男人走出城门,看见少女像茅草花一样美,一样多。他说,虽然很多,都不是我想念的那一个。穿茅草花一样白的白衣,佩戴茜草所染红巾的女子,才是我的爱与欢乐——古时美丽的女子,身上都长着草,或者站在草木间:“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田野蔓延的草地上,圆圆的露珠闪着光,美丽的女子就从那草丛走来,让人一见钟情。诗里的蔓草也可以想象成茅草地吧,杜甫有诗句“荒郊蔓草茅”。

现代人的世界,花店的玫瑰代替茅草,成了爱情的象征,遗忘了大地上草木丰沛。茅草时代,从田野回来的少女,带给恋人的是春天和大地的产出——荑:“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荑是茅草的嫩芽,就是郑樵说的茅针,唐代苏颂说茅针可吃,对小孩有好处。我小时候,当然不知道茅针有益小儿的说法,但却不曾少吃,是忘不了的童年美味。茅针形如缩微版的竹笋,绿色嫩芽的尖端一点微红,也是因为这一点红吧,古人给它取了个雅致的名字——彤管。接过恋人茅针的少年,兴奋不已,不停说着好美好美:“彤管有炜,悦怿女美”。鲜嫩的茅针,闪耀着光泽,好美的是草,也是他喜欢的少女。

古人生活在草木间,用乡野里的鸟兽草木赞美恋人的美是自然的事。恋人的美,当然也包括青春身体的美。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眼和心像春天的茅针一样纯净。西伯来人在《雅歌》里唱:你的两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对小鹿。《诗经》里的美丽女子呢?她的手、肌肤、脖颈和牙齿都被热情赞美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把纤细的手比作春天鲜嫩的茅针,是一个失传很久了的修辞。

《野有死麕》曾被列为“淫诗”之首,现在看来,却是最热烈的情歌了: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树林里,猎人打到一只小鹿。小鹿被用茅草包起来。少年遇见怀春少女,于是两情相悦,男欢女爱。对这首诗,各家解释歧义最多,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包裹小鹿的茅草。连熟谙人类学的周作人也说:死鹿白茅究竟是什么意思,与这私情诗有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诗人林庚倒是有个好玩儿的解释,说白茅包之的“包”乃“苞”之误,“苞”特指用草包裹,且又和“庖厨”的“庖”同出一义,即熟食做法。以白茅包裹死鹿,就是要烧熟,现在的“叫花鸡”即是此原始厨艺的遗留。男欢女爱之后,烧烤野餐,想起来,都是让人高兴的事。

但还有问题:为什么“白茅纯束,有女如玉”会连在一起描写女子的美呢?周作人的猜测是:借白茅的洁与美说出女子来。白茅在古人那里圣洁美丽,但如何如玉呢?很多问题解释不清,我想和文人一味在书斋里讨生活,不熟悉大地产出有关吧。闻一多先生释《芣苢》的《匡斋尺牍》可算是最美的学术文章,但可惜先生没见过芣苢——车前草。只好听植物学家说什么车前草的花和种子都是紫色的,借此去想象车前草悦目的颜色。可大地上的车前草,只有一茎茎竖起的绿色小穗随时日干枯,哪里有紫色呢?包裹小鹿的白茅呢?现在的《诗经》白话译本,多译成“洁白茅草”。别说茅草,谁见过见过世上有白色的草呢?“北风卷地白草折”的白草是骆驼刺,不过是有点灰白,底色终究还是绿,不会真有“洁白”的草。老外的英译本也萧规曹随,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将其译作了white grass,这和把武松打死的大虫译作big worm——大虫子一样荒谬可笑。

李时珍解释白茅,说叶子如矛,所以叫茅。但哪里白呢?李时珍没说。有女如玉,我总以为是说女子青春身体的美,因为下面一节就是写“轻解罗衫”。白茅的花穗乳白色,絮状,缺乏青春肉体光洁润滑富有弹性的质感。我想到的是茅根,茅根才真的洁白如玉,还有韧性。我甚至怀疑,古人命名白茅,就是因为它的根,甚至祭坛上的白茅也有可能是茅根。李时珍就说茅草根又软又白,俗称丝茅,可包东西,供祭祀。而且,它还说了一个茅根美丽的传说:茅根干了的话,夜里会闪光,变成萤火虫。陆农师也说:“茅,明也。故‘所酌以茅’”。茅草各部位中能说明亮的,只有茅草根。

和茅针一样,茅根也曾是乡野美食,只是比茅针更加甘甜多汁。茅根有节,其形其味都恰似地下生长的小甘蔗。只是茅根与甘蔗颜色不同,洗掉根上泥土,洁白如玉,闪烁着明亮的光……

茅草时代的草和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