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之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标签:
马蔺马莲花熊塞声马兰花任德耀 |
分类: 文心雕草 |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首马蔺开花的儿歌也曾流传很广。“马蔺开花二十一”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产生的,不知现在是否会有人知道;但“风吹雨打都不怕”不是来自民间,而是从作家任德耀创作的童话剧《马兰花》走出来,走到孩子们中间的。
任先生的这部作品影响很大:1955年发表之后,第二年就搬上舞台,1960年又拍了电影。到了二十一世纪,这部半世纪以前的作品居然没有过时,又有两部动画片问世。当然,过去的连环画,现在的绘本也没忘记它。我知道这首儿歌,肯定不是看的舞台剧,那是乡下孩子想不到的事儿。但我小时候看过电影,听过收音机里的电影录音剪辑,常看一本《马兰花》的小人儿书。这么多年了,那本小人儿书居然还在: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看看版权页会让人感叹——第一版就印了九十四万册!可以想象当时会有多少孩子记住这首朗朗上口的歌谣。我还记得,当时村里有个喜爱绘画的年轻人,大概是喜欢段伟君女史的画吧,一直想用各种小人书换我的《马兰花》,但我愣是没答应。当然,那时候我也没想过,小人书里神奇的马兰花就是三叔家门口的那丛马蔺。
上面说《马兰花》不是来自民间,其实也不对。任德耀先生讲,他写这部童话剧时参考过熊塞声的童话故事诗《马莲花》和民间故事《蛇郎》。而熊塞声也说,她创作《马莲花》的缘起即是几个民间故事。而不管是她湖南的母亲,还是黑龙江的老干妈,还有她在陕西遇见的一个胖妈妈,这些不同地区的女人们讲的故事可以说都是蛇郎故事。
整理蛇郎故事最早的应该是一直热衷民间文学的周作人。1913年和1914年,他在教育刊物上登载过《童话研究》和《童话释义》两篇文章,其中都收有他整理的《蛇郎》。1925年,他主编《语丝》杂志时,苏雪林受其鼓励,开始关注民间文学,在《语丝》发表她采录的《菜瓜蛇的故事》。周作人读了苏雪林这篇安徽的蛇郎故事,又想起了绍兴的蛇郎,还写了一篇和苏雪林谈蛇郎故事的长篇通信。
各地蛇郎故事都有诸多不同,但基本情节是一样的:樵夫有几个女儿,进山砍柴,小女儿说要野花,樵夫在山里遇见蛇郎,蛇郎要樵夫把女儿嫁给他,否则就要吃了樵夫。樵夫回家,只有小女儿答应。结果,过上好日子。大姐妒忌,害死小妹。小妹变成鸟和树等,惩罚了大姐。这个故事还带着原始的恐怖,蛇郎终究是要吃人的蛇。
周作人说蛇郎故事大多有采花的情节,但是什么花呢?民间故事中只说是野花。1942年,在延安的熊塞声根据蛇郎故事写出《马莲花》的初稿,把自己小时候喜欢的这棵野花写进了童话诗里。从此,蛇郎变成了马莲花的花仙子——马郎,山也成了马莲山,原始的恐怖没有了,多了花开的优美:打碗花,像喇叭,//刺梅花,把手扎,//如意花,点点大,//马莲花儿蓝瓦瓦。孩子们喜欢节奏感强的诗歌,就像天生喜欢蹦蹦跳跳一样。我小的时候,乡村里还有书流传,那些书里就有不少故事诗,我都不记得我是从哪儿得到的这些书。那时刚认识几个字,但就喜欢哼哼唧唧地念这些押韵的句子。很多年过去,我还记得《马莲花》中,马郎知道家里的女人不是自己妻子三姑娘的时候,心里暗暗念着:只等找到马莲花,三脚两脚踢死她。现在给孩子们做的绘本有那么漂亮的图画,不知道为什么,用押韵的诗歌体写的却很少。